最近,在“双减”政策的加持下,教育部发声,“大语文”制度改革正式实行,也就是说,语文将越来越重要,英语不再称霸天下。
大家都知道,英语学习伴随着整个学生时代,有的大城市更是从幼儿园开始,但是,毕业后使用的人却很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语文作为母语,学习的语文的时间还没有英语,补课也没有学生补习语文,英语培训班却有一大堆。
这样的现状,显然不符合我国国情,双减实行后,有些地区已将英语踢出了小学考试或将英语的分值下调。比如:上海市已将英语从小学考试中取消,英语以教学但不考试的形式出现。
同时,我国教育部对于语文也提出了改革,也就是现在的“大语文”。
那么,什么是“大语文”呢?
“大语文”指的就是以语文为核心,以文学和历史为主线的文学、文史、文化、社会常识等学科的综合概念。
简单地说,大语文不再要求学生死背书,不再为了应试学习,也不再专注题海学习,而是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提升知识储备。
比如:以前的考试题目,《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这种考题学生不需要知道《水浒传》的内容,通过背诵就可以答题,这也是曾经语文考试的主流,大语文施行之后,这种题目将会逐渐弱化,而是展示几段《水浒传》的内容,要求学生按故事情节进行排序。
这便是大语文改革最明显的地方,要求学生平时要有大量的阅读,有一定的前期积累,答题才会得心应手,知道了什么是大语文后,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次“大语文”改革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了课外阅读量
学生的语文阅读不再限于课本,而是延展到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的阅读广度。
其中,小学古诗由68首提到129首,文言文比重增加,很明显地是把国学文化纳入语文教育。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如果基础知识不足,可能根本读不懂,就更不用说回答其他的主观题目了。
第二,现代文阅读的篇幅增加了。
以前考试卷面低于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以上。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过去慢读的阅读习惯,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理解阅读大量的内容,虽然现代文都是我们平常用的汉字,但不代表能轻松拿分。
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透露:“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并抛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题!”
第三,主观题占比增加,答案更加灵活
大语文时代,主观题的题量会增加,但主观题并非是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有明确的给分点,非常考验学生的表达能力,难度系数未必比英语低。
第四,增加了对历史的学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生通过了解过去,才能深切地感知现在,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成就,也才能更好地展望、创造未来。学习国学文化,就离不开历史知识,话说“文史不分家”也正是这个道理。
也许有些家长会提出质疑,古诗词和古文在现实生活中乃至工作中,也和英语一样实际应用得很少,不也是另一种层次的浪费时间吗?语文加大难度没有用,我平时只要会说会写就行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工作之后就会发现,平时做个记录,写工作总结,工作报告等都是语文涉及的范畴,并且这是语文最基本的应用,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的领悟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很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据调查显示,未曾读书的人更容易生气,读了很多书的人比较会理智思考,这些便是学生读书,学语文的意义。
语文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国家也在大力气推进语文改革,让学生学好母语、用好母语,可以说“大语文”改革是大势所趋,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部再发声:“大语文”制度改革正式实行2021-10-03
- 教育部传来好消息,将会“提高”幼师招聘门槛,家长高兴不已2021-10-02
- 终于明确了!体育与健康将纳入教育部监测学科领域2021-10-01
- 【人社日课·9月30日】如何办理创业担保贷款?2021-09-30
- 【人社日课·9月29日】什么是创业担保贷款?2021-09-29
- 【人社日课·9月27日】谁能参加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