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期待怎样的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综合整理 2022-12-14

叶圣陶说,教育像农业一样。农业是怎样的呢?辛勤耕作,播撒种子,细心呵护,浇水施肥,然后静静守望,丰收自来。我们必须追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希望怎样丰收自来?或者说我们期待怎样的教育?

看见学生

记得一次和学生聊“你们为什么不喜欢上学”,学生说其实不是不喜欢上学,他们抵触的往往是学习方式。学习一定是学生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否则任何外在的努力都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

我们学校从2011年开始全面推进“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系列改革,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把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质疑的权利让给学生。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展开质疑、研究,课堂中允许发问,允许争论,允许学生挑战教师的权威,甚至允许学生试错、犯错。

“以生为本”的课堂通过“我的目标”激发“我的质疑”,利用“我的资源”思辨“我的探究”,共享“我的表达”解决“我的存疑”。

教是为了学,教永远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我们不能以教代学,而要为学而教,不能错把手段当目的。课堂上最努力的应该是学生,不应该是教师。教师的作用就是创设足够的情境,提供足够的工具和资源,做课堂的守望者、倾听者、观察者与促进者,做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深度思维的引导者,做能力和素养天花板的突破者。

看见爱与尊重

有人说“教育最大的悲剧就是一切皆目标,教育最根本的幸福就是一切皆过程”。教育最大的困难在哪里?拿起简单的学科教材,面对复杂的生命成长。

入职之初,听一位老教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班上有个男生抽烟,一直戒不掉。一天,他在校门口等到这位男生,从男生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支后还给他,说:“今天你就抽19支。”第二天,老教师抽出两支还给他说:“明天17支……19天后就只有1支了。我相信你能戒掉。”

故事说到这里,有人会问:“男生最后戒烟了吗?”还有人会问:“这样的教育方法合适吗?学生会听他的话吗?”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不理解甚至不赞同老教师的做法。

十几年后我才慢慢读懂他的用心。其实,学生是否戒了烟这个结果并不重要,他要传递的是爱、是信任、是尊重,这是教育的智慧,也是教育的初心。

我们要用爱、信任、尊重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分数,更要着力于心灵的丰富和人格的丰满。

看见学校与自己

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提升生命的价值。在学校,师生只有真正被看见、被听见、被尊重,才能真正被赋能、被唤醒、被激发,才能够获得共同的发展。

《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都会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一句普通的话,却给予小豆豆真实的安慰和信心,也奇妙地唤醒了她的内驱力和自觉力,这是小豆豆转变的精神秘密,一句话影响了小豆豆一生。

好学校一定会把人放在教育教学的正中央,让每一个师生都感受到尊重与温暖、平等与合作、价值与意义,这样的教育里既会有学生的七彩阳光,也会有教师的金色爽朗,更会有学校的未来与希望。

我们在成全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要总是对自己说,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一点。有一个女生在“毕业留言”中写道:老师,和您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喜欢上了您的课,课上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还有人生的哲理,每当压抑时就会想起您的教导,就会对未来多一分期待。

10多年来,我和学生亦师亦友。我心里知道自己一直在做一件事:渡人渡己。教育就是一段自我发现、达成愿景、完成使命的旅程。在这趟旅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使命,通过理性思考有效执行,从而实现它。

伟大的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研究了一生的蚂蚁,晚年的他在花园里捡起一只蚂蚁时,还像一个小男孩那样快乐,对它着迷不已。我始终相信,教师是有标杆的,学生是有可能的,学校是有生命的,教育是有灵魂的。愿你我也如对自己的事业始终着迷的威尔逊先生那般,带着对教育的初心,用行动让所期待的教育成为看得见的风景。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