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营造新时代优良教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综合整理 2025-04-17

      教风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优良教风是教育家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彰显。弘扬教育家精神、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就在于“正教风”。

  教风呈现新时代特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今天,一股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教风正在教师群体中兴起。

  一是自主进取之风。一方面,教师拥有更加充分的教学自主权,能够表达自己的教学观点、作出自己的教学决定、展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另一方面,多数教师具有教学主动性和进取心,能主动、自觉地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我能发展”的转变。

  二是尊重理解之风。教师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尊重他们的课堂参与,呵护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把学生看成具有主体性的人,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更加具有包容心,允许学生犯错;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三是民主信任之风。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选择充分相信与引导学生,允许学生发表观点并争辩。教师在复杂、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调整、真诚的对话、节奏的把控,将更多的参与权、表达权、思考权还给学生,让教学富有生命气息。

  四是开放创新之风。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强化学生敢于冒险、不怕犯错的心理意识,鼓励学生多探索、多质疑;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在不断创新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问题情境教学范式,探索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评价模式。

  教风建设面临新挑战

  教风会受外界环境影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网络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趁势而入。

  一是全社会范围内“分数至上”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念和评价考核办法依然存在,削减了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专业主导权,进一步影响了教师的教育价值追求和创新落实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二是受社会泛娱乐化思潮影响,教育教学面临理性思考缺乏、知识浅薄化、信息碎片化以及审美庸俗化等风险,教风建设须强化教育的严肃性和思辨性。

  三是以追赶潮流、取悦大众、获取利益为特征的商品文化,误导社会大众把平庸奉为时尚,而崇高的精神却被忽视。须去恶除俗,引导教师安心从教、持续追求崇高精神境界。

  四是社会上出现的“佛系”“自由散漫”“逃避式躺平”现象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动力与活力,甚至对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须重塑教学责任感,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

  这些是挑战,更是新时代教风建设的新课题,学校教风建设肩负着在校园内进行风气纠偏的重任。

  教风优化的学校策略

  基于学校教风建设的时代境遇,各级各类学校需要提高认识,积极营造适合时代与教育伦理的优良教风,以熏染润泽教师心灵、规范教师行为。

  一要严守底线,以促言行雅正之风。面对庸俗化、娱乐化等社会风气的影响,学校需依照《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各种制度规范,细化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并严格落实,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具体包括:不能有对学生辱骂殴打、侮辱人格尊严等行为;形象得体,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师仪容仪表及日常行为规范;言谈举止要文明,与学生好好说话,并保持清洁卫生。

  二要恪尽职守,以促严谨认真之风。以“敬”为底色的职业态度,是教师养成良好教风的精神支撑。学校需要根据教育规律制定教学规程,向教师明确要求:认真、兢兢业业,教师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的兼职兼薪工作;勤勉、潜心育人,教师要以勤勉的态度对待立德树人工作,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与成长规律,站住讲台上好课;专业、求是创新,教师应精研深究教学内容,勇于探索新知识新方法。

  三要厚植情怀,以增人文主义品质。前两点重在规范教风,那么,如何在教师群体中摒弃“唯分数”“唯升学”的工具化、功利化倾向,以爱润泽学生的心灵?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厚植教育情怀,切实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改变以升学评价教师、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思路,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尊重爱护每一名师生,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秉持慈爱、友善、温情的态度,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要尊重与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能理解学生的种种行为,并能宽容学生暂时的错误和某一方面的缺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彰显出教育的人文主义关怀。

  四要健全荣誉制度,以葆精神气象。教育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健全教师奖励表彰与荣誉制度,注重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实绩和贡献;激励教师坚守“国之大者”的理想信念,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弘道明德的责任感;注重选优树模,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进而形塑尚德之优良教风。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