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分析人士表示,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近期出台了许多具体举措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有利于稳就业、稳物价、稳预期,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有力呵护宏观经济
据测算,本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进而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从经济运行效果看,中国宏观政策力度把握是比较合适的。既有力支持了宏观经济大局的稳定,又在全球高通货膨胀背景下保持了物价形势的基本稳定,还兼顾了内外均衡。“稳健货币政策不仅有总量上的支持,也有结构上的特色。我们聚焦供给侧结构性的堵点、难点,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持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量增、面扩、价降’。”易纲说。
易纲介绍,2018年以来,央行累计实施了降准13次,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降到了大约8%,共释放了长期流动性约10.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在38万亿元到40万亿元之间。截至今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了23万亿元;授信户数近5400万户,是2017年末的4倍;今年9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较2017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适时、适度降准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助力稳增长、扩内需,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降低居民消费负担,提升实体经济活力。“中国货币政策近年来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保持稳健的基调不变。10月份,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1%,通胀形势温和可控。”董希淼说。
倾心服务重点领域
今年以来,不少金融机构都聚焦主责主业、发挥自身特色,向实体经济关键领域提供优质服务。
有的倾力支持国家战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徐一丁介绍,今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加快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累计投放各项贷款2.38万亿元,净增1.07万亿元,切实发挥了政策性银行跨周期、逆周期的调节作用。未来,农发行将坚守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
有的积极服务民生热点。11月25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首单个人养老金产品在京售出。此后不到一天时间里,其36家省级分支机构个人养老金产品全部出单。中国人寿集团总裁蔡希良说,中国人寿将把自身高质量发展融入人民群众最需要的领域。
有的不断拓展企业融资渠道。11月21日,北证50成份指数正式上线,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又跨过一个新节点。“我们将尽快推出公开发行可转债,研究探索信用债、资产证券化等品种,围绕‘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需求开发特色产品,更好发挥服务中小企业、支持创新的功能。持续丰富完善市场指数体系,积极探索推出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北交所上市基金产品,全面提升北交所市场功能和服务能力。”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说。
积极稳妥扩大开放
随着中国金融业进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阶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舞台也越来越宽广。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2018年以来,中国先后推出50多项金融开放政策,有120多家外资银行保险机构新落户中国。与10年前相比,在华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资本分别增长50%和130%。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充满信心。银保监会还将坚定不移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鼓励中外资金融机构发挥各自资金、技术和经验优势,在产品、业务、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合作,互惠共赢。”周亮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介绍,今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债券普遍收益率上升、价格下跌,人民币债券成为少数价格稳定的金融资产。与其他新兴市场债券不同,人民币债券为准安全资产,风险收益特征与发达国家债券更接近。潘功胜说,未来,内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将有助于维护中国外汇市场稳健运行,有关部门将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全力构建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外汇管理体制,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支持实体经济,金融加力提效2022-11-28
- 智能化改造,带动产业转型升级2022-11-25
-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出炉2022-11-24
- 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2022-11-23
- 沪深交易所: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2022-11-22
- 中国经济回稳向好基础将不断巩固2022-11-21
- 下一篇:智能化改造,带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