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亮出“十四五”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成绩单:我国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全面跃居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中国掌握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申长雨表示,多项指标提前达成,“十四五”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决定性步伐。
创新质量显著跃升
-
高价值专利爆发增长,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大幅超越“十四五”12件的预期目标。新兴产业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价值专利总量近七成。创新耐力持续增强,近四成高价值发明专利维持超10年,约79.3万件,是“十三五”末的3.1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稳固,26.5万家企业拥有165.1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
绿色创新全球领跑
-
绿色专利授权翻倍,2024年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达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增速分别高达34.9% 和32.8%。国际绿色技术领导者,2024年绿色低碳技术PCT申请量6356件,连续四年全球第一,是2020年的2.3倍。中国企业向国际平台贡献1.2万件绿色技术,4家企业跻身全球绿色专利授权量前十。
保护水平国际领先
-
审查效率全球标杆,建成128家国家级保护中心和快维中心,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商标注册周期稳定在4个月,达国际审查制度下最快水平。保护满意度持续提升,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80.05分升至2024年82.36分,迈入良好阶段。护航企业出海成效显著,国家级中心服务外资合资企业超8000家。截至2024年底,累计助企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国际合作深化拓展,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额达3987.1亿元(2024年)。与80多国建立合作关系,专利审查高速路覆盖84国。
运用服务提质增效
-
专利加速转化产业,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44.9% 提升至2024年53.3%。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97%(2020年)升至13.04%(2023年)。高校科研专利“活水”奔涌,2700多所高校院所完成专利盘点,68万件发明专利入库精准对接45万家企业。专项行动以来专利转让许可备案102.5万次,高校科研机构占12.7万次。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483家,地市级综合性机构175家,专利代办处34个,商标窗口367个,行业人才超100万人,执业专利代理师超4万人。
展望“十五五”:构建知识产权新格局
申长雨指出,下一步将聚焦四大方向,推进治理现代化,加快建立高效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优化全面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服务新质生产力,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长效机制。深化高水平开放,构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新格局。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正以坚实的步伐,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在全球创新版图上刻下鲜明的“中国坐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铺设了一条以知产驱动的崛起之路。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25-07-18
- 中国知识产权“十四五”答卷2025-07-18
- 从7.2%的出口增速看中国经济韧性2025-07-17
- 创新驱动显成效:研发投入加码,数字经济与绿色产业双翼齐飞2025-07-17
- 中国经济“半年报”:结构优化动能强 高质量发展步履稳2025-07-16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60536亿元 同比增长5.3%2025-07-15
- 上一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 下一篇:从7.2%的出口增速看中国经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