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蓝图添AI新笔,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这份政策文件为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绘制了清晰路线图,不仅关乎技术升级,更影响着未来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格局。
发展目标
《实施意见》设立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要初步构建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不断夯实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
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将取得显著突破,应用更加广泛深入。
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量化指标
政策还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标。到2027年,将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
同时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
培育一批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创新平台,制定完善百项技术标准等。
融合体系
《实施意见》表示,将在总体要求方面构建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
结合可控核聚变装置多物理场耦合特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可控核聚变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研发等离子体位形实时预测-磁约束参数自适应调控智能模型,实现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稳态运行的智能化控制。
金融支撑
探索建立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金融支撑体系。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关键枢纽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人工智能科技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应用。
产业前景
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5000家,已建成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日前发布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规上企业超1000家。
政策支持将加速AI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从电网优化到油气勘探,从煤炭开采到可再生能源管理,AI技术正在重塑能源行业的未来。
随着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能源行业深度应用,AI不仅提高能源效率,更将重构能源格局。
智能电网实时平衡电力供需,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能源消费模式正走向个性化智能管理。
未来几年,能源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体系将初步构建,这场技术革命带来的不仅是企业效益提升,更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改变。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人工智能赋能能源领域2025-09-09
- 中国外汇储备重回3.3万亿美元关口2025-09-08
- 易会满被查:金融反腐深化的重要信号2025-09-06
- 央行今日开展万亿逆回购操作,维护流动性充裕2025-09-05
- 财政部央行联合会议召开 强化政策协同稳市场2025-09-04
- 九三阅兵:智能化体系化装备亮相,展现强军新貌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