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M2)及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均显著高于经济增速,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业内专家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显效,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直接融资拉动社融作用凸显
初步统计,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
从结构看,直接融资对社融规模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达到11.46万亿元,同比多增4.28万亿元,成为社融增长的主要支撑。专家分析,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进度较快,资金用于支持“两重”“两新”、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领域,有效发挥了扩内需、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的积极作用。
同时,企业债券净融资1.5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168亿元,同比多增1463亿元。受益于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的支持力度加大,以及发债利率处于低位,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对社融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
信贷总量稳增结构持续优化
信贷数据方面,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在总量平稳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4万亿元,其中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4.53万亿元和8.29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减。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2%,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水平,体现了信贷资源的精准滴灌。
利率水平低位运行助力实体
贷款利率持续保持在低位水平,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数据显示,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低利率环境为激发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创造了有利条件。
货币供应量反映经济活跃度提升
9月末,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市场人士认为,这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
未来展望:量价协同助力经济行稳致远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形成合力,共同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当前,我国金融总量规模已相当庞大。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未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更多通过利率路径实现。专家强调,要更加关注利率含义,把握好量价协同以及不同市场利率之间的协同,有效发挥利率调控机制作用,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实体经济长期行稳致远。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前三季度金融数据彰显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2025-10-16
- 税收数据折射中国经济稳步向好2025-10-15
- 我国外贸展现强劲韧性2025-10-14
- “十四五”资本市场量质齐升 构筑实体经济坚实金融支撑2025-10-13
- 第138届广交会10月15日启幕 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2025-10-11
- A股站上3900点 汇丰拟千亿私有化恒生2025-10-10
- 下一篇:税收数据折射中国经济稳步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