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银行净息差滑坡未止,民生银行两年下行54基点堪称“最惨”,常熟银行仍是“3”字头独苗
近年来,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净息差不断承压。而从目前披露的2022年年报来看,这一现象并没有得到扭转。年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净息差均有明显下行。其中民生银行净息差在2021年已经下行0.23个百分点基础上,2022年继续下降0.31个百分点,两年间已然下行0.5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A股上市银行中仅有常熟银行一家净息差仍然维持在3%以上。
多家银行净息差显著下行,民生银行降幅最惨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已经披露业绩的全国性银行净息差指标全线下滑。其中,中信银行净息差为1.97%,比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平安银行净息差2.75%,相比2021年下降0.04个百分点;民生银行净息差1.6%,相比上年下降0.31个百分点;光大银行净息差2.01%,相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浙商银行2022年净息差2.21%,比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
地区性的上市银行表现也不好。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仅江阴银行2022年净息差2.18%,比上年回升0.04个百分点。常熟银行2022年净息差3.02%,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瑞丰银行2022年净息差2.21%,比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
拉长三年周期看,2021年曾有部分银行净息差较2020年回升。比如平安银行净息差就从2.53%回升至2.79%,但2022年重归下行。截至目前,2022年仅有江阴银行一家净息差有所回升。截至目前今年净息差降幅最大的民生银行,2021年净息差也曾从2.14%下行至1.91%,下滑0.23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两年之间,该行净息差已经下行了0.54个百分点。
主要受利率调降、金融让利实体等因素所致
3月29日下午,资深金融证券专家何晓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银行净息差承压主要是受利率调降、金融让利实体等因素影响。具体来说,LPR作为贷款利率之锚,去年调降幅度较大,经过今年年初重定价后,整体利率水平会走低,同时今年宏观经济修复仍存压力,信贷需求需要通过降低成本来刺激,政策也在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带动银行贷款定价下行,净息差有所压缩。
“应该说,去年信贷供需两端的因素对银行的净息差下行都有影响”,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师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从需求端来看,去年受疫情影响大环境不景气,各行各业尤其是地产低迷导致企业贷款需求减少;从供给侧来看,去年利率下调也是不利因素。另外,各家银行在信贷投放上都面临一定的硬性要求,这导致下半年不少银行主动进一步压降贷款利率以完成任务,大打价格战。多种因素影响下,银行净息差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今年银行净息差空间能否逐步修复?
面对净息差下行的压力,各大银行应该如何“自救”?何晓宇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商业银行要加大中间业务收入,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要整合债券发行、银行贷款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持续提升和优化整个企业综合服务的能力。对银行而言,应逐步调整中间业务结构,将发展重点从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向高附加值业务转移。“总之,应有序推进综合经营,鼓励良性创新,通过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以获得多元化收入。”
“目前来看,已经行之有效的途径可能有两条”,上述券商分析师向财联社记者介绍,要想止住净息差下行,提高盈利,一条道路是招商银行为代表的轻型化路线,不过度依赖存贷息差收入,“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就表现不错”;一条道路是常熟银行为代表的小微化路线,着力挖掘当地小微客户的信贷需求,通过人海战术摊薄风险。
记者注意到,尽管2020年至2022年常熟银行净息差从3.18%下行至3.02%,整体下行了0.16个百分点,但该行净息差水平仍然是国内银行业内最高,也是迄今唯一一家净息差仍然在3%以上的上市银行。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央行今年进一步降准降息概率不大,理论上银行净息差水平有望企稳回升,但这个过程存有不确定性。何晓峰向财联社记者介绍,2018年以来央行14次降准,平均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近15%降到了不到8%,降了7个多百分点。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当前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比较合适,实际利率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 ”
“根据种种信息来看,当前央行对于现在的利率水平是比较满意的,调整的空间不大”,上述券商分析师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经济处于恢复阶段,且刚刚降准一次,因此短期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下半年经济复苏不如人意,那么有关方面的态度可能有所调整,“目前还处于观望态度”。
“总的来看,今年的经济情况肯定要好过去年,因此从信贷的供需两端来看表现都会比去年好,因此2023年银行的净息差有望回暖。”该分析师最后表示。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A股银行净息差滑坡未止2023-03-30
- 多家银行零售客户数稳健增长2023-03-29
- 历时三年 银保监开展健全银行保险业公司治理行动成效几何2023-03-27
- 理财产品再现提前“退场”2023-03-24
- 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频现,市场优胜劣汰加剧2023-03-23
- 银保监会:金融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3-03-22
- 下一篇:多家银行零售客户数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