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对天康制药的IPO首轮问询函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指这家兽用疫苗龙头的核心痛点。7月16日下发的问询函涵盖12大类问题,从持续盈利能力、独立性缺陷到募投项目合理性,无一不触及资本市场的敏感神经。
业绩滑坡引监管聚焦
招股书显示,天康制药2023年、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下滑18.36%、11.20%,2025年一季度颓势加剧——净利润暴跌52.16%,扣非净利润更是断崖式下滑81.63%。尽管公司解释为“政采延迟+折旧增加+价格战” 三重因素所致,并声称二季度已环比改善,但监管层仍严令其量化分析下滑原因,并评估是否存在持续恶化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近半收入依赖政府招标采购(2024年占比49.43%),而该模式正面临招标节奏不稳定的挑战。北交所明确要求公司结合客户需求变化、市场竞争及在手订单,说明抗风险能力。
独立性硬伤浮出水面
作为天康生物(002100.SZ)控股的子公司,天康制药的独立性遭遇多重拷问,核心资产归属模糊,13项新兽药注册证书研制单位仍登记为天康生物,58项核心商标由控股股东授权使用。管理交叉明显,存在通过天康生物代缴员工社保公积金的情形。监管层尖锐质疑,这些关键资产能否确保长期使用?是否对公司资产完整性和独立性构成重大不利影响?要求公司说明相关资产对收入贡献占比及处置方案。
技术先进性质疑待解
尽管公司在口蹄疫、猪瘟疫苗等领域市场排名领先,但技术含金量遭遇灵魂拷问,为何未形成一类新兽药证书?(最高等级创新认证)现有技术是行业通用还是独创?基因工程疫苗会否替代其产品?引以为傲的P3实验室(生物安全三级)实际研发效益如何?北交所要求公司详述技术路线风险,并与竞品对比抗原损失率、生产成本等关键指标。
募投项目必要性遭严审
公司计划募资5.27亿元扩建生产线及研发中心,但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偏低已成硬伤。监管层犀利指出:
-
圆支二联苗和布病疫苗2024年产能利用率不足,且收入占比微小。
-
在现有产能未充分利用下,扩产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
信息化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被要求说明是否属于重复建设。
-
财务风险连环追问
-
应收账款高企, 2024年末应收款占营收比达42.98%,北交所要求分析是否通过放宽信用刺激销售,并核查超期欠款及坏账计提充分性。存货跌价存疑, 在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背景下,监管关注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特别要求说明2024年存货跌价准备大幅减少的合理性。毛利率三连降,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63.84%下滑至61.57%,检测试剂毛利率更从51.13%骤降至20.05%,要求量化分析价格与成本影响。
-
此外,公司高层动荡(2024年董事长、财务负责人等多位核心离职)、员工持股平台股权质押风险等,均被纳入问询范围。
头顶“国内养殖巨头核心疫苗供应商”光环的天康制药,其IPO闯关之路已被监管画上多个红色问号。能否化解业绩颓势、厘清与大股东的资产权属、证明技术护城河及募投项目价值,将成为其登陆北交所的关键战役。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份近万字的问询函恰是一份风险提示清单——兽用疫苗龙头的光环之下,暗礁远比想象中更多。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传美讯北交所IPO遇九大拷问:离婚分股动摇控制权?关联交易迷雾重重2025-07-18
- 北交所12大拷问天康制药IPO:业绩三连降,独立性存疑,募投项目合理性待解2025-07-17
- 华电新能首秀惊艳,涨超132%成A股年内最大IPO2025-07-16
- 科创板“1+6”规则落地: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开辟“韧性赛道”2025-07-15
- 上半年A股IPO新受理177家 国泰海通数量超“一哥”2025-07-11
- 年内A股公司意向收购拟IPO企业数量大增 科技型企业受追捧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