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工业港股IPO获证监会备案 拟发行不超2.53亿股赴港上市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赵青 2025-09-24

时隔两年半,京东工业的港股IPO计划终于迎来关键进展。92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JINGDONG Industrials,Inc.(京东工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53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被外界视为京东旗下“最隐秘的独角兽”之一的京东工业,其上市之路颇为坎坷。公司于20233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次月向中国证监会递交IPO备案申请,但随后招股书失效。直至20249月,京东工业重启港股IPO进程,并于今年3月更新招股书。

此次获得证监会备案通知书,意味着京东工业已拿到港股上市的“路条”。如后续成功上市,京东工业将成为继京东集团、达达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以及德邦股份后,京东体系内的第6个上市平台。而与京东工业同期首次递表的京东产发,目前仍在排队等候中。

“中东财团”青睐 去年净利润达7.6亿元

据了解,京东工业于20177月作为京东集团独立业务单元开始运营,次年升格为京东一级品类。在资本市场上,京东工业先后于2020年和2023年完成A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等明星机构,还获得了“中东财团”的青睐——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与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共同领投其B轮融资。

与京东集团旗下已上市的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等公司不同,京东工业与京东产发均是强B端(面向企业)业务,因此被外界称为京东“最隐秘的独角兽”。

根据京东工业今年3月更新的招股书,公司主要客户为工业供应链上的各类参与者,覆盖制造、能源、交通和其他综合行业。2022年至2024年,京东工业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8.1%10.5%12.1%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京东工业营收分别为141亿元、173亿元和2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1%。在净利润方面,公司2022年净亏损13亿元,但在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80万元,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增长至7.6亿元。

从收入结构看,京东工业的收入主要来自商品收入和服务收入两大板块,其中商品收入主要来自工业品销售。据招股书解释,其销售的工业品主要包括MRO产品(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及BOM(生产物料)产品。

国内MRO市场空间大但竞争激烈

目前,国内整体MRO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特别是线上渗透率相对较低。中国MRO市场主要份额仍集中在“五金店”等线下渠道,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线上市场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然而,这一看似“小众”的赛道已聚集了不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023年底,震坤行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MRO赴美第一股,而类似“鑫方盛”等具有先发优势的垂直平台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京东工业上市进程的推进及其在京东整体战略中的意义,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京东商城(零售业务)具有强C端(消费者)属性,京东工业作为京东B端生意的补充是顺理成章的。

“但京东工业未来可能不仅仅是个B端电商,很可能也会融合进京东自有品牌——比如京东京造,这对于京东来说才更有价值。”盘和林认为。

他进一步分析称,短期来看,京东工业的主要任务是做B端供应链的生意,以一些大宗的五金配件为主,类似于B2B(商家对商家)模式,后端连接供应商,前端获取客户订单。

“从长期看,京东工业补全了京东的电商零售生态。京东商城主要为B2C电商和自营电商,京东京造专注C2M(反向定制模式),京东工业专注B2B,京东产发则是供应链定制化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如此一来,京东对B端、C端用户覆盖实现了最大化。”盘和林解释说。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