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六年汇聚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9万亿元,持续激活新质生产力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赵青 2025-09-12

在近日举行的“硬科硬客”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2025年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泊系统阐述了科创板的发展成果与未来使命。他强调,科创板始终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不断提升支持科技创新的能级,全力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助力科技企业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自开板以来,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逐步从资本市场的“试验田”成长为科技创新的“示范田”。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汇聚589家上市公司,A股总市值突破9万亿元。六年来,板块通过IPO与再融资持续为企业注入资本活水,成为支撑硬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以包容性改革破除壁垒,拓宽硬科技企业资本入口

科创板在设立之初即推出“多元上市标准”,首次允许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及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登陆A股,为更多科创企业打开了针对性上市通道。今年以来,新一轮“1+6”政策精准发力,专门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进一步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纳入包容支持范畴。

王泊指出,这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在特定经济周期和市场需求下,为技术突破型企业送上的“及时雨”。此举让处于研发攻坚期、暂未盈利但手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无需等待“盈利答卷”即可获得“资本入场券”,有效打通了硬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适应性举措精准发力,定制化“工具箱”助力企业持续成长

围绕科技企业“轻资产、高研发、重整合”的发展特点,科创板不断优化并购重组、再融资及股权激励等制度供给,实现资本与科技发展节奏的同频共振。为解决产业整合“成本高、效率低”的难题,去年科创板推出“科八条”改革,涵盖股份对价分期支付、并购重组简易程序等35项创新举措。

这些政策显著激活了科技型企业并购市场。板块新披露并购交易达134单,披露金额超400亿元,交易数量超过以往五年之和。

全链条服务延伸至企业全周期,助力科创生态持续优化

作为资本市场枢纽,上交所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现场办监管”“按需做培训”和“主动解疑惑”三大举措,形成全链条服务机制。

王泊介绍,“现场办监管”致力于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精准回应企业急难愁盼;“按需做培训”通过定制化课程和产业交流活动,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链接合作资源;“主动解疑惑”则针对企业在规则适用、信披实务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公众号解答、专题案例发布等方式,提供实用指导。

构建投融资协调生态,推动科技、资本与产业高水平循环

科创板始终聚焦“投融资两端协同”,引导资金“流向实处、投到硬处”,同时让投资者切实分享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红利,构建企业成长与投资回报的双赢格局。

站在新起点,科创板将继续以“改革不停步、服务不止步、生态不松劲”为担当,紧扣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努力打通“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中的堵点痛点,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资本市场动能。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