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城新房成交同比降58.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综合整理 2023-01-29

春节置业潮并未出现!15城新房成交同比降58.4%


“春节期间有安排值班人员,但跟往常一样,没有出现项目成交高峰。”1月28日下午,深圳蛇口赤湾一新盘的案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项目现场的新年气氛并不浓厚,除了用积木堆出了“新年快乐”的字样以外,其他布置看上去与往常并无二样。

气氛没有,购房福利还是有的。上述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道,“春节期间全场9折。如果您确定好,并在规定时间内交完首付款,还可以享受2个点的优惠,也就是最低可以做到8.8折。”

事实上,春节期间新房市场未出现显著回暖,已成为多数城市的共性。据诸葛找房数据,今年春节期间,旅游市场复苏明显,但楼市置业潮并未出现。据诸葛找房,2023年春节长假期间重点15城新房成交386套,较2022年春节下降58.4%。

都在旅游,没什么人出手买房

据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消息,2023年春节假日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加30.0%,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1%。

旅游很火,但新房市场成交表现惨淡。

据诸葛找房,2023年春节假期期间重点15城新房成交386套,较2022年春节下降58.4%。

不过,也有个别城市如南宁、大连和青岛的新房市场出现了反弹。

据诸葛找房数据,南宁在春节期间成交120套,同比上涨3900%;大连成交13套,同比上涨225%;青岛成交34套,同比上涨54.5%。

记者注意到,春节期间新房成交出现显著上涨的城市中,都属于本身就具备旅游热门的城市,而且城市自身的房价与众多二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相比并不算高。

以同比涨幅最明显的南宁为例。据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数据,今年1月21-27日(春节黄金周),南宁全市共接待游客539.94万人次,同比增长101.67%;实现旅游消费27.65亿元,同比增长103.57%。

在众多省会城市中,南宁的房价并不算高。据安居客,截至2023年1月,南宁新房销售均价为11653元/平方米。

1月28日下午,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整体来看,春节期间新房市场成交尚未显露明显回温迹象,多城成交不及去年春节。虽然公开信息显示多个售楼处春节不打烊,多地推出了优惠促销活动,客户到访量也较为可观,但从网签数据呈现来看,多地成交仍然表现平淡,甚至很多城市挂零,可以看出意向购房者或许不少,但并不急于下手,同时网签数据也有延迟性,后续成交情况值得期待。

“春节期间,像南宁、青岛等城市表现较为亮眼,这部分城市具备较为明显的旅游特色,除了返乡置业群体外,可能也与旅游热潮带动楼市成交有关。”

二手房市场“满江红”

不过,今年春节期间,不少城市出现了二手房比新房成交火热的情况。

据贝壳研究院,今年50个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比去年春节期间增长57%,带看量同比提升28%,呈现出二手房带看量和成交量双升的局面。

其中,二手房带看量在春节期间出现明显回升的包括成都、重庆等,带看活跃度比去年春节分别提升1.5倍和1倍。珠三角重点城市市场启动之势也较为明显,惠州、东莞及佛山春节期间带看量较去年同期翻倍,深圳增幅也达86%。

而不少城市随着二手房带看量修复,市场预期也迎来了改善。贝壳研究院统计的5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景气度指数,已从去年11月的15上升到今年1月22日的24,为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昆明、厦门、泉州、中山、福州、深圳、珠海、杭州等城市的二手房市场景气指数已超过30。

1月28日下午,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是疫情放开后的首个春节,部分一二线城市新房项目到访量与去年春节相比有所修复,而由于春节期间大量返乡人群外流,市场活跃度相比节前明显下滑。

陈文静提到,“短期来看,供需两端政策将继续加快落实,一二线城市住房需求旺盛,有望率先迎来市场复苏,楼市‘小阳春’或将在少数城市出现,但对于大部分城市而言,经济环境以及房价预期仍较弱,市场修复需要更长时间。”

同日下午,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通过微信向记者表示,今年春节的主题,或者说大家更关注的,其实并不是房地产,而是回老家、外出旅游,以及线下消费,比如看电影等等。

正因如此,在李宇嘉看来,越是高能级的城市,当地楼市越有可能出现成交下滑的情况。“对这些高能级城市来说,外来人口非常多,过年都回家,或外出旅游去了,新房交易下滑幅度也就越大。低能级的城市,外来人口少,跌幅就不大,甚至还会因为返乡人口增加,新盘销售获得不错的业绩。”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