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北京市市长陈吉宁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详细擘画了未来一年以及“十四五”期间北京市重点工作,从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有序实施新冠疫苗接种方案到打造博物馆之城,内容丰富。
我们画出16个重点并予以解析,帮助你更快读懂这份重磅报告。
▲2019年12月28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项目集中启动。摄影/新京报记者 陶冉
━━━━━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及“十四五”期间,北京要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此前介绍,目前,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具备诸多先发优势,全市研发人员超过40万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连续保持6%左右,在全球领先。
北京还拥有北大、清华、中科院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首位,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能力显著增强;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以创新经济为标志的创新高地迅速崛起。
北京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力建好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持续推进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前瞻布局新一批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做强战略长板,力争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光电子、生命科学等领域持续占先。
━━━━━
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北京数字经济比重近四成 比例居全国首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坚持以数字经济为先导,深入实施“五新”政策,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近来,在“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中,“数字经济”一词频频被提及。据悉,“十三五”时期,北京着力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新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目前,北京数字经济比重近四成,比例居全国首位。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从六个方面持续发力,构建“数字基建-数字交易-数字平台-数字场景”于一体的数字经济新生态,努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六个方面具体为: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要素价值、保持数字产业化领先、产业数字化赋能新经济、拓展数字场景示范、优化数字经济政策体系。
━━━━━
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十四五”期间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将与经济增长同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
过去5年,北京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6.9万元。“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实现“民生福祉明显提升”的目标,其中明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中国劳动学会特约评论员苏海南介绍,北京市的这一目标,是对中央提出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进一步落实和具体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应得收入除去社保、个人所得税等扣缴之后的实际可使用收入,是人们实际生活改善的来源和体现,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能够更好体现保障民生。”
今年,北京市还提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专项行动,加大低收入边缘户和返低风险户帮扶力度。
━━━━━
国际一流人才高地
北京将抓好国际人才社区、国际学校等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高地。
作为北京市“引才”的重要活动,“海外英才北京行”活动已举办十届,自2010年以来,共吸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海外人才参加,其中有30余人入选国家或市级人才计划,上百名海外人才来京来华创新创业。
要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高地”,北京市将以更大力度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落户,集聚培养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加快形成多层次创新人才生态。抓好国际人才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建设,构建国际化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
以海淀区为例,该区确立了以“中关村大街-成府路·知春路-学院路”沿线H型区域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并将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写入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和海淀分区规划,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
疫情监测预警
全市中小学、1014家药店等已建立监测哨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强化疫情监测预警。
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独家获悉,经过一年的推进,全市中小学、7个交通枢纽、1014家药店已建立监测哨点,以起到疫情“吹哨”作用。
“监测点怎么发挥作用呢?举例来说,一个学校有很多孩子因为同一原因而生病请假,或者在某地区的药店,很多人购买感冒、降热药品,这些信息反馈到平台中,可以为传染病的监测提供线索。”北京市卫健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据今年6月印发的《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2年底前,北京应建设1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截至2020年11月30日,北京已完成2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建设。上述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北京还将进一步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尤其是村一级医疗卫生资源建设,提高防病能力。
▲2021年1月8日,西城第一文化宫,医护人员接受注射新冠疫苗。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
新冠疫苗接种方案
北京已完成重点人群第一剂新冠疫苗接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有序实施新冠疫苗接种方案。
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此前介绍,北京新冠疫苗接种分两步走,2021年春节前完成9类重点人群紧急接种;根据国家部署和疫苗批准上市及供应情况,2021年春节后组织开展其他人群接种工作。
截至2021年1月19日,北京已完成重点人群第一剂新冠疫苗接种,累计接种人数超过190万人。1月22日起,重点人群开始接种第二剂,计划2月8日前完成。
首批接种新冠疫苗的九类重点人群,年龄范围为18岁至59岁,主要涉及进口冷链物品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和学习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社区工作者,物流、养老相关工作人员等。
━━━━━
轨道交通微中心
去年北京确定首批71个轨道微中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规划建设一批“轨道交通微中心”,推进站城融合发展。
去年12月,北京确定了首批71个轨道微中心,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朝阳区、通州区和昌平区三区的轨道微中心最多,分别为10个、9个、9个,包括东风站、东大桥站、未来科学城南区站、黄土店站、通州永顺站等。
记者了解到,“轨道微中心”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地域空间。它的显著特征是:城市地域空间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
交通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交通项目部主任刘岱宗认为,“轨道交通微中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交通枢纽”,它不仅强调大枢纽的“站城一体化”,还力求让一批小站点合理地融入更多商业、商务和公共服务功能,方便周边居民生活。
━━━━━
老年人“数字鸿沟”
北京要求医院公园等保留“传统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解决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数字鸿沟”问题,创造普惠便捷的智慧生活服务。
近段时间,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的窘境引发公众关注。今年,北京要实施31件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医院、公园(景区)、商场(超市)、客运场站、银行机构、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优化代办代查等智能化服务,保留传统服务方式,逐步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去年底,北京市经信局会同多个部门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便利化出行试点。试点方案针对公园、商超、医院等老年人日常出行涉及的高频场所,通过开发或升级现有智能终端,增加养老助残卡读取功能,老年人刷卡就能实现测量体温、来访登记、健康状态查询“三合一”,省去手机查询健康码、手动测温等环节,解决老年人出行便利性问题。
━━━━━
碳排放
北京正开展碳达峰评估和碳减排方案研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碳排放要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2021年的主要工作中也提到,北京要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
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2020年,北京碳强度预计比2015年下降23%以上,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碳强度为全国省级地区最低。“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开展碳减排专项行动,实现碳排放稳中有降。目前按照国家部署,北京市正积极开展碳达峰评估和立足于碳中和愿景下的碳减排专项方案研究工作。
所谓“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抵消。
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北京市2013年启动碳市场工作,截至2020年底,纳入北京市试点碳市场管理的重点碳排放单位共843家,覆盖了电力、热力、航空等8个行业。
▲2019年10月4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观众观看《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
博物馆之城
要提升国有博物馆水平 也要用好民间博物馆、私人博物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博物馆之城”“书香北京”。
建设博物馆之城,是北京市文物局去年就提出的概念。目前,北京有注册博物馆187家,“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是新形势下首都文博事业发展的新目标,也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博物馆之城”不仅在于博物馆的数量,更在于质量。去年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明确,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规划还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不仅要提升国有博物馆策展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要用好民间博物馆、私人博物馆。
去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市组织了多项以“博物馆之城”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此前解读这一概念称,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需要加强策展能力,组织专家、讲解员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让所有观众能够平等享受高质量的讲解;同时突出数字化时代的云直播,让观众突破时空实现内容共享。
━━━━━
接诉即办条例
用法治保障首都基层治理改革的深入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推动出台接诉即办条例,优化12345市民热线、企业热线和网上平台功能,实施群众诉求首接负责制。
所谓接诉即办,即全面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截至2020年末,北京12345热线已整合52条热线,开通15个网络渠道,打造了网上12345。2020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全年受理量突破1100万件。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刘泽军认为,出台接诉即办条例,有助于确定政府和市民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对民众诉求,政府不是看着办,而是有义务必须办。从立法的意义上,接诉即办条例把一个以往纯粹意义上的行政管理职能,纳入法治化运行的轨道。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务服务局局长王军表示,加快“接诉即办”立法,用法治保障首都基层治理改革的深入推进。
━━━━━
坚决清除隐性壁垒
专家:要彻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主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持续深化4.0版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和告知承诺制,坚决清除隐性壁垒。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吕艳滨认为,清除隐性壁垒的难点在于,一方面要彻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给企业经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则是要彻底打破官僚主义,各级政府必须切实站在企业和群众办事角度去审视自身工作,革除不规范不合理的流程、规定。
去年年中,《北京市提升新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印发,针对隐性门槛问题,提出要全面梳理与行政审批相关的各类隐性管理问题清单,将分类分批破除影响企业准入和隐性壁垒,真正为企业打开方便之门。
━━━━━
全城通办
北京新设“全城通办”专区 可办数千事项
今年的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化4.0版营商环境改革。企业开办和重要民生事项全面推行“一件事”办理,深化全程网办和全城通办,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
记者发现,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已推出“全城通办”专区,“全城通办”专区包含1416个市级部门事项,16区和经开区则有生育收养、住房保障等数千个事项,每个区从百余项到数百项不等。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王敬波认为,“全城通办”“跨省通办”最大的难点在于办理条件的统一和信息的流通,因为相同的事项,不同区设定的条件可能有差别,如要全城通办必须在条件上、程序上保持一致;同时,要“全城通办”,还必须要在各区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而且信息必须要得到有效的认证。
▲2020年8月19日,密云区阁老峪村,一户居民经营的民宿客房。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
精品民宿
胡同文化、大院文化都将为乡村民宿注入新资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打造更多精品民宿。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冬此前介绍,截至2020年8月份,北京市有乡村民宿699家,仅占民俗旅游户数量6042家的11%,“这难以满足本市居民旺盛的高品质休闲度假需求,进一步改造升级的空间很大。”
乡村民宿应该如何发展?陈冬认为,今后的乡村民宿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品牌,更多地将形成一个区域品牌,将塑造若干个具有独特辨识力的乡村民宿集群,这将更好地推动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乡村民宿的发展将实现城市与农村的结合,传统生活和现代生活的结合,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IP资源,独有的胡同文化、大院文化、老北京人生活等,都将为乡村民宿注入新的资源。
━━━━━
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
目前全市重点食品合格率达98%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强化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
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食药全过程监管即推进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药品从实验室到消费者的全过程监管。为完成这一目标,北京市提出构建八大体系,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标准和认证体系、质量检测体系、法规制度体系等,增强监管措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监管方面,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日前成立,将集中行使工商、质监、食品、药品、价格等领域行政处罚权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权。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还将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加强溯源管理,推动监管关口前移。紧盯各个关键环节,重点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网络餐饮和生鲜电商等新业态、校园食品安全等领域和场所监管。
截至目前,北京16个区均达到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标准,全市重点食品合格率达98%以上,药品抽验合格率达99%以上。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北京率先形成了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格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大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记者发现,这一概念去年已在《北京市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中出现。
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北京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以服务消费为主导的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格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消费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催生了消费新场景,培育了消费新模式。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数字营销、无接触配送等新兴消费不仅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稳经营、稳消费的重要支撑作用,也为传统消费求新谋变、提质升级创造了条件,更为市场回暖、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行动方案》提出,要优化消费新供给,加快一个更新、聚焦两类经济、促进四大领域消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画出16个重点 带你读懂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01-25
- 专家:前18大城市房价不会跌 但别再买第三套房2021-01-25
-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21-01-25
- 房本办理难 难在何处?房本难办投诉问题采访追踪2021-01-24
- 一线城市房价再度领涨 调控悄然来临2021-01-23
- 上海祭出最严地产新规 56万一平的学区房要降价了?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