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集采在路上:谁的利润会“踩掉”?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综合整理 2022-01-24

      种一颗牙,等于买一个Chanel包?

  如果以当前市面上较高端的欧美品牌种植体均价1.5万元至2万元计算,加上全瓷牙冠、骨粉、骨膜、手术等费用,总费用将达到3万元上下。这个价格,约等于一个Chanel包的均价。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李小莉提出,平均一颗种植牙收费约在6000元至20000元不等,而除上海外,其他大部分城市、地区及农村还未将口腔种植牙纳入医保统筹报销范围内。

  此后,宁波、四川等地先后发出种植牙集采信号。今年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种植牙纳入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范围。

  据券商预测数据,种植牙耗材纳入集采后,种植牙总体费用有望降60%。但有业内人士也指出,耗材成本仅是种牙成本中的一环,执业者培养费用、营销费用、场地费用等均囊括在种牙成本之内。

  而除种植牙耗材集采外,牵涉到支付方式改革的DRG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才是影响医疗服务收费的长远之计。

  一颗牙2万,价格已经很便宜了?

图片

  自冠脉支架集采起,高值医用耗材集采逐渐驶入“深水区”。今年1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种植牙纳入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范围。

  会议明确指出,将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会议还提出,近年来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用市场化机制挤压了医药价格虚高,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余亿元,也促进了国内医药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相当于“传言”已久的种植牙集采发出了确定的信号,被外界称为“种口牙相当于在县城买套房”的时代或将落幕。

  实际上,在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前,种植牙集采已经多次传出风声。2021年8月,浙江宁波医保局曾对5家进口种植牙供应商进行了约谈。宁波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高文辉曾表示,“应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使种植牙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

  当年9月,国家医保局又回应了全国人大代表李小莉“将种植牙材料费用纳入医保”的建议,称“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耗材和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11月17日,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公布《关于开展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拟就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信息进行采集。申报产品范围包括口腔种植体、修复基台等。

  三医智酷(北京)医院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子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旦种植牙纳入集采,其降价幅度有望达到60%至90%,不同材料、不同产品可能降价幅度也不同”。

  种植牙纳入集采的呼声为何如此之高?记者了解到,在目前的口腔服务项目中,种植牙属于“妥妥的”的高消费项目。以记者了解到的湖南省人民医院种植牙价目表为例,其种植体中,单价最便宜的为中国ZDI,为6500元/颗,这也是该医院提供的唯一国产品牌种植体。其他种植体品牌分别为瑞士SIC、法国安卓健、美国百康、瑞典NOBEL、瑞士ITI等,价格从8000元到13000元不等。

图片

记者获得的湖南省人民医院种植牙价目表

  值得注意的是,安装种植牙,种植体并不是唯一需要支付的费用。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的不同,还需要选择不同材质的牙冠,部分患者可能会用到骨粉、骨膜等材料。按照湖南省人民医院的价目表,其不同材质的牙冠价格从1400元到5500元不等,骨粉和骨膜的价格按照剂量的不同也分布在几百至上千元的价格区间。除去这些耗材外,部分医疗机构还会单独收取CT、麻醉、手术、器械以及术后种植体保养等费用。

  上述所有耗材及诊疗费用加起来接近2万元,着实数目不菲。但在成都经营着三家牙科诊所的张悦(化名)表示,“这个价格在行业内已经算比较便宜了,如果不是在省会城市的公立医院,这个价格还会更高”。

  据张悦介绍,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种植牙仍然是进口产品。其中高端产品以瑞士、德国、美国等欧美品牌为代表,韩国品牌则主要走性价比路线,价格相对较低。“国产种植体和韩国品牌价格相近,但是起步较晚市场份额还比较小。前几年,国产品牌几乎进不去经济发达地区的公立医院,聚集在民营医院或诊所,专注于低端消费市场。中高端市场被欧美进口产品占据”。

  乐观、悲观都言之尚早

  集采来了,种一口牙换县城一套房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这要从种植牙服务的收费类目说起。如前文表述,在种植牙所需的耗材中,种植体并不是唯一所需的耗材。太平洋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种植牙手术的费用构成中,核心材料种植体、基台、牙冠,以及修复材料等耗材的费用占比达到75%,其中,种植体费用占据一半;总费用中余下的25%则为治疗费。按该比例计算,如果患者进行一次种植牙服务支付的总费用为1万元,其中2500元为治疗费,耗材费用为7500元,其中种植体的费用约为3750元。

  根据过往国采经验,集采产品降价幅度介于7至9成。若按照集采后耗材费用80%的降负计算,原本花费1万元的种植牙总费用,集采后7500元的耗材总费用可降至1500元,占比25%的治疗费用不变,总费用则降至4000元,降幅可达6成。

  而口腔服务龙头通策医疗在去年10月发布的一份调研纪要显示,在其种植业务中,种植正畸的耗材费用占比为25%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总治疗费用为1万元,其中仅有2500元是耗材使用费,这一比例较太平洋证券调研得出的比例更低。若按通策医疗披露数据,耗材纳入集采对种植牙服务整体费用的影响也将相对更低。

图片

      国海证券研报给出的2020年患者支付种植牙费用分配情况

  通策医疗也在这份调研纪要中强调,公司主要负责提供医疗服务,根据医疗服务结果付费,而不是按照成本进行付费。因此,在维持服务价格稳定的前提下,耗材价格的变动不会对公司相关业务的收入产生明显影响。

  张悦对记者表示,种植牙耗材和此前的冠脉支架等有本质区别。“种植牙相当于医美的针剂类产品,针剂成本仅仅是医疗机构成本的一部分。具有操作资质的医生报酬、医疗机构场所租赁费,包括一些民营口腔机构的获客成本等等,其实是统统算在服务收费里的。所以种植牙耗材降价,降的也只是一部分成本。如果能维持医疗服务价格大体稳定,整体对于口腔医疗机构而言是利好。”他进一步说到。

  四川某三甲医院口腔科主任算了一笔账。“开展种植业务的前期投资是很大的。一个口腔医师从学习到毕业、规培就要8年,种植牙医生本身又是口腔医师中要求更高的类型。再加上现在要进好一点的公立医院,考研考博必不可少,培养费用本身就很高。再加上购买种植机、CT、超声骨刀,建手术室、拍片室等等,这些都是开展种植牙业务的前期成本”。

  这位主任表示,在其过去接触到的种植牙案例中,需要种植颗数不多的患者,因为考虑到耐用性、产品质量等因素,往往倾向于选择单价较高的进口产品,而这部分进口产品愿意在集采中让出多少的利润空间还有待商榷。同时,另一部分需要安装多颗种植牙的患者,仅仅是耗材降价对他们的帮助作用也较为有限。

  “过去的集采药品大部分的销售还是在公立医院完成,所以降价意愿比较高。种植牙一半的市场其实是在民营机构,因此民营机构的报量参不参与集采很重要”。他说。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0年中国公立口腔专科医院数量为160家,比2019年减少2家;而民营口腔专科医院数量为780家,比2019年增加57家。

图片

  上述口腔科主任也补充道,种植牙纳入集采可能会对民营口腔医疗的机构产生一定冲击,过去公立医院和民营机构种植牙业务的收费相差不大,但如果纳入医保或集采,对院外口腔机构的收费会产生一定影响。

  “总而言之,现在说乐观还是悲观都还太早了,不管是对机构还是患者而言。”这位口腔科主任感叹道。

  支付方式变革最终重塑院内耗材市场格局

图片

  按照张悦和前述公立医院口腔科主任的说法,种植牙收费中包含耗材成本、前期投入、服务费用等种种类目。那么集采挤去的,又是种植牙哪个环节中的“水分”?

  中华口腔医学会副秘书长韩亮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口腔市场的暴利问题不是由市场供需造成的,是由采购体系模式造成,也就是由所谓的招标、流通环节推高的。而且由于服务和技术无法从价格上体现,无奈转而通过医疗器械、药品价格反映出来,只能让价格越来越贵。

  张悦称,韩国种植牙品牌为了压缩成本,大多采用直销模式对口腔医院或诊所进行销售。而多年来欧美品牌还是主要通过经销商最终进入终端医疗机构,虽然不至于层层加码,但过程中不免产生环节费用,一度部分品牌的代理经销商还会给下游医疗机构返利。

图片

  在院内市场,经销商的“关系”更在产品能否进院方面起了关键作用。“按照目前宁波市医保局公布的支付标准,中间环节的‘水分’将被大部分挤出。”前述口腔科主任表示,“一旦真正开展国家层面的集采,区域的配送流通商就不管用了。早前布局了互联网医疗,或者在院外市场渠道做得比较好的中间商可能会在变革中活得好一点”。

  而除了种植牙集采,一项针对医疗服务收费方式的改革,或许才更能触达种植牙的终端价格。

  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DRG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推进,标志着医保改革进入深水区,是未来对院内耗材市场格局的重塑。

  有券商解读认为,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意为改变按项目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在大数据和分值的配套下将医保病人的用药、耗材使用和收费情况都放在医保部门的实时全面监控之下。对于医院而言,如何用“经济适用”的模式严控耗材、检查等占比,将成为此后的重点。医院在成本压力的倒逼下,也将推动对供应商的重筛,进而影响上游的药械企业和代理经销商。而院内耗材市场的变革无疑又将传导到院外医疗机构身上。这场主要涉及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变革,最终影响的将是医疗服务的价格。

记者手记天价种植牙可以休矣

  在社交平台搜索关于“种植牙”的信息,会看到许多各不相同的纠结。有人确定用进口产品,但又纠结到底是用昂贵的欧美品牌还是相对价格较低的韩国产品;有人囊中羞涩又亟需种牙,因此到处寻找优惠的价格信息。困扰他们的,除去种植体品质、医生技术等因素,最关键的还是价格。

  “天价种植牙”,虽然相较于许多普药而言并非大众需求,却真实地困扰着有使用需求的人群。医保的概念是“保基本”,将种植牙等纳入医保范畴或许并非一朝一夕,但首先通过集采等手段让“天价”回归到可及的范围内,也是保障医疗需求、解决医疗难题的重要举措。

  虽然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将种植体纳入集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种植牙服务价格。

  但更深远的改革动作,如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也在路上。那些等着降价再去种牙的患者,等待的时间或许将越来越短。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