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严防严查IPO公司突击“清仓式”分红 威邦运动IPO悬了
最近一个时期,IPO公司“先分红后补血”的做法,一直都是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有多家公司为此终止了自己的IPO进程。当然也有“先分红后补血”的IPO公司对此还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够闯关成功。
有数据显示,在截止3月18日为止的643家IPO排队企业中,报告期内现金分红金额超过3亿元的企业有66家,占排队企业总数量的比例约10%;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7家,其中,南航物流以75.84亿元高居榜首。
不过这类IPO公司的侥幸心理如今已是难以为继了。一方面是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表示,IPO审核要严把入口关,企业IPO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另一方面,证监会近日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明确表示,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该《意见》的发布,也是证监会对最近一个时期市场关注的IPO公司“先分红后补血”做法的一个正式的、权威的回应。
如此一来,那些有“先分红后补血”做法的IPO公司的命运就悬了。虽然证监会的《意见》提到的是“突击‘清仓式’分红”,这或许会让那些不存在突击分红情形或不存在“清仓式分红”情形的IPO公司再次心存侥幸。但证监会的《意见》在“突击‘清仓式’分红”的后面还有“等情形”的表述,这个“等”字就包括了多种情形,而且证监会的“意见”还明确提出“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这就是对IPO公司不同的分红情形要给出不同的处理意见,这其中有一部分有“先分红后补血”做法的IPO公司的IPO之旅要就此终止了。
比如,在证监会《意见》发布的背景之下,威邦运动科技集团股份公司(简称“威邦运动”)的IPO进程就有点悬了。虽然证监会《意见》中提到的“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的内容还没有公之于众,但威邦运动明显有中枪的嫌疑,因为威邦运动IPO前的分红正好撞到了证监会《意见》中重点提到的“突击‘清仓式’分红”这把枪口上。因为威邦运动的分红,不仅是突击分红,而且还是掏空式的“清仓分红”。
威邦运动是2023年5月提交沪市主板上市申请的。如此一来,公司IPO申请的报告期就是2020年-2022年。根据招股书披露。2020年-202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57亿元、31.88亿元及23亿元,2021年同比增长92.34%,2022年同比下滑27.86%;净利润分别为3.16亿元、4.49亿元、3.73亿元。虽然报告期内,该公司的业绩存在较大的波动,但三年的盈利都保持在3亿以上的水平,对于一家IPO公司而言,这个业绩显然还是不错的。
问题出在该公司的突击分红上。在计划IPO前的2021年11月,威邦运动突击一次性分红8亿元,其中实际控制人陈校波和威邦控股分别分得25,270.55万元和54,729.45万元。由于威邦控股为陈校波家庭全资控股,这意味着威邦运动IPO前夕8亿元的现金分红,全部流进了实控人及其家族的口袋。而8亿元的现金分红分光甚至透支了公司2020年、2021年两年的净利润,2020年、2021年两年的净利润也只有7.65亿元。这是典型的“清仓式”分红。因为计划上市,一次性分红8亿元,分光了两年的净利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手笔。
实际上,正是由于该公司在2021年一次性分红8亿元的缘故,结果导致2021年年末,威邦运动账面上的有息负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之和)较2020年末增长了4亿元;2021年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8.92%,较2020年的49.68%增长了近2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公司的巨额分红有一部分是通过“借钱”来实施的。
而在给实控人及其家族提供了8亿元巨额现金分红的同时,该公司却在IPO计划中提出了16亿元募资计划,其中8.05亿元用于新建扩产项目、1.65亿元用于技改升级项目、1.64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0.79亿元用于营销体系及品牌推广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4亿元。这意味着如果不进行突击“清仓式”分红,8.05亿元的新建扩产项目都可以用自有资金来完成,或者说,该公司的募资计划至少可以缩减一半的规模,尤其是补充流动资金的4亿元,根本就不需要用募资来填补。
一方面是给实控人及其家庭提供8亿元的巨额分红;另一方面却拟向股市募资16亿,并且其中4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因此,威邦运动IPO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令人质疑。市场可以变相地将其理解为是通过向股市募资来给实控人及其家族进行8亿元的巨额分红,或者说是通过募资来填补该公司8亿元的巨额分红所带来的资金短缺。这样的IPO难免烙上“圈钱”的烙印。所以也正好撞在了证监会《意见》的枪口上。该公司的IPO进程会否因此而终止,投资者不妨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严防严查IPO公司突击“清仓式”分红2024-03-22
- 现场检查是提高IPO公司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2024-03-20
- 两家公司撤回主板IPO2024-03-18
- 外资巨头转向“看多” 中国资产 2024-03-15
- IPO连续四周“零上会”2024-03-12
- 年内逾60家公司IPO告吹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