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经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7月16日上午9时30分,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鸣锣开市。
据悉,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首笔全国碳交易开市后一分钟快速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
在7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经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目前,上海提出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这比全国目标提前了5年。而有关部门也坦言:“总体判断实现该目标有基础,但难度很大。”
难点主要在哪儿?“目前,上海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2亿吨,从行业结构看,钢铁、石油化工、航空、水运四大行业碳排放量合计占全市总排放量的55.5%。如果要实现碳达峰,就要针对这四大行业重点进行改造,但这些很多都是上海的支柱性产业,各个行业之间如何进行协调面临一定的困难,同时整个上海面积相对来讲比较小,能源的相关需求非常大,要提前实现碳达峰实际上压力还是蛮大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5G课题组组长胡国庆向记者表示。
全国碳交易市场意义重大
在市场的翘首以待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终于开市。7月16日上午9点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据悉,碳配额开盘价为49元/吨。首笔全国碳交易开市后一分钟快速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所谓碳排放权交易,是指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成商品一样在交易所买卖。交易前,政府首先确定当地减排总量,然后再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免费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企业根据自身减排进度,在市场内有买有卖,产生良性流动性,而全国总排放量仍被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
西南证券对于碳交易作出了更形象的解释,参加交易的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配额进行调整,如果削减了排放量,就可以出售余量,或是把它存起来备用;如果用尽了现有配额,那就需要购买更多的配额,而超出排放量配额部分的交易通常具有惩罚性质。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可以降低排放量上限,让配额更加稀缺,加大价格压力,从而促进企业减排,以此释放市场竞争,推动节能和清洁技术的使用。
也就是说,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既能控制区域碳排放总量,又可盘活企业减排动力,鼓励企业提高技术、节能减排。
在7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全国碳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要。”赵英民指出,主要体现几个方面:一是推动碳市场管控的高排放行业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化,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二是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三是通过构建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促进增加林业碳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保护补偿。四是依托全国碳市场,为行业、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资渠道。
上海碳达峰时间表提前5年
2020年9月,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上海、江苏、广东等多地均提出了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其中,上海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提出具体目标,“全市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于2025年达到峰值,至2035年控制碳排放总量较峰值减少5%左右”。
这意味着,上海将力争比全国时间表提前五年实现碳达峰目标。
据悉,上海自2007年成立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以来,已连续三个“五年”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202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约为0.31吨标准煤,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在全国排名第二。
此外,首单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首单绿色四证专项债券、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等也都是在上海发行,一批重点平台也相继在上海落户,其中就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独立经济学家杜猛受访时指出,上海碳交易市场的意义重大。上海已经提出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这比全国目标提前了5年。碳交易市场落户上海对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信证券指出,上海市有望在全国实现碳达峰之前率先实现碳达峰,这也意味着上海关于碳减排的发展投资有望加速,也有望带动上海地区光伏板块投资加速。
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眼下,时间紧迫,上海率先实现碳达峰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上海市政协近期举行的重点协商办理“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提案专题座谈会上,有关部门坦言:“总体判断实现该目标有基础,但难度很大。”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5G课题组组长胡国庆表示:“上海想在2025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实际上比全国提前了五年的时间,而目前来看,2025剩下也就是四年时间了,今年就2021年了,所以总体来看上海要完成这个目标的压力、难度确实是有点大。”
难点主要在哪儿?“目前,上海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2亿吨,从行业结构看,钢铁、石油化工、航空、水运四大行业碳排放量合计占全市总排放量的55.5%。如果要实现碳达峰,就要针对这四大行业重点进行改造,但这些很多都是上海的支柱性产业,各个行业之间如何进行协调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同时整个上海因为面积相对来讲比较小,能源的相关需求非常大,要提前实现碳达峰实际上压力还是蛮大的,”胡国庆向记者表示,“所以我觉得上海进行这个2025年实现碳达峰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为了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攻克难关呢?胡国庆认为,有三个方面,第一,做好碳交易工作,也就是要介绍碳交易的体制,在各个行业之间进行协调,来确保上海在兼顾自己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各个行业;第二,建议上海进行新能源的一些替代,对于传统石油、煤炭的这种需求大户,探索是否给他们尽早实行低碳的相关技术,或者是用新能源的相关技术进行替代,减少碳排放;第三,可以打造一些节能环保的这个产业集群,未来随着碳中和碳达峰普及,全世界各行业都需要大量的低碳环保的相关行业技术。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上海累计实施市级节能重点工程2664项,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40万辆、充换电设施37.7万个,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比例达65%左右,累计推进绿色建筑2.33亿平方米。
“上海既然要率先起航,那我建议可以先去打造一些低碳环保绿色的相关行业,慢慢形成一种新的产业,来替代原来那些高耗能的行业。”胡国庆向本报记者表示。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上海碳达峰时间表比全国提前5年 2亿吨碳排放难题待解2021-07-18
- 房地产行业巨变之下 房企“攻守”结合寻求破局之道2021-07-17
- 【人社日课·7月16日】身份证和档案出生时间不一致,企业职工退休年龄以哪个为准?2021-07-16
- 【人社日课·7月15日】今天是世界青年技能日2021-07-15
- 【人社日课·7月14日】灵活就业证明材料有什么用?在哪里开证明材料?2021-07-14
- 【人社日课·7月13日】工资欠条能作为诉讼证据吗?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