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全国多地气温持续攀升,然而炎炎烈日却未能阻挡消费市场的热度。各地依托独特资源禀赋与创新创意,在“清凉经济”和“夜经济”上做足文章,开辟消费新场景,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清凉资源化身消费热土
-
河北巧打“清凉牌”坝上、太行山、燕山等高海拔地区凭借20℃左右的夏季均温,成为京津冀炙手可热的“冷凉资源带”。多部门联合发布避暑气候旅游路线,将自然清凉转化为旅游消费吸引力。
-
深圳点亮“夜繁华”借力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深度融合,深圳积极打造多元“夜间经济”生活场景,培育建设一批示范街区,吸引大量港人北上消费,点燃城市夜间活力。
-
义乌“小清凉”畅销全球,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新奇实用的清凉小商品——便携风扇、创意游泳圈、高效防晒伞,乃至宠物冰垫、冰脖圈等,成为海内外采购商争相关注的“新宠”。
-
跨境电商“清凉电器”走俏: 移动空调、家用制冰机、大容量双门冰箱等能显著提升夏日生活品质的电器,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成为海外采购的热门选择。
暑期旺季叠加政策东风
暑期旅游旺季来临,入境旅游市场热度攀升。相关部门乘势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多措并举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
-
上海启动“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计划推出300余场融合“好来、好玩、好购”元素的精彩活动。
-
广西围绕“潮玩暑期 惠燃广西”主题,将密集推出超过2000项涵盖文旅、餐饮、体育的消费活动。
-
福建“全闽乐购”缤纷夏日消费季,着力展现浓郁的闽南特色风情,吸引全球旅客体验消费。
政策持续加力,巩固向好态势
内需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上半年数据显示,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占据52%。消费促进政策效果显著——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有力撬动下,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上半年同比分别大幅增长30.7%、25.4%、24.1%、22.9%。
下半年,促消费政策将继续加码。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明确表示,相关刺激消费的补贴政策已在陆续出台,各地将继续推出配套措施。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透露,下半年将再安排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发放餐饮、旅游、电影、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消费券。
推动消费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核心在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优化消费环境。中央《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路径: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地方积极响应:
-
重庆市推出26条提振消费政策,统筹促消费与惠民生,优化消费品质与服务环境。
-
安徽省提出15项重点举措及50余条具体措施,致力于优化消费环境,打造让消费者更安心的“皖美消费”品牌。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清凉经济”热浪中崛起2025-07-23
- 上半年消费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5-07-22
- 品质电商引领消费新浪潮2025-07-22
- 内需稳擎中国经济增长巨轮2025-07-21
-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25-07-18
- 中国知识产权“十四五”答卷2025-07-18
- 下一篇:上半年消费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