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底,A股上市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基本披露完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呈现逐季向好、结构优化、动能增强的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业绩逐季回升,盈利面近八成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3.46万亿元,实现净利润4.7万亿元。尤为可喜的是,全市场共4183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接近80%。从单季度表现看,第三季度上市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82%和11.45%,环比增速也分别达到2.40%和14.12%,较上半年显著提升,巩固了业绩回暖势头。
分红常态凸显回报,研发投入驱动创新
在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愿不断增强。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为例,今年以来累计有501家次公司推出中期报告或三季度报告分红方案,现金分红总额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3.3%,一年多次分红渐成常态。
研发创新正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深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5180.11亿元,同比增长6.20%,研发强度稳中有升。其中,63家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比亚迪、中兴通讯、宁德时代等11家公司研发支出超过50亿元。创业板公司第三季度研发费用达516.61亿元,呈现环比持续增长态势,为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实践结硕果,转型升级见成效
众多上市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和业务拓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山钢股份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得益于其高端化产品战略。公司成功获得高端海工装备项目近万吨高端耐低温型钢的独家供货权,前三季度高端产品比例显著提升。
中铁工业聚焦智能化装备研发,其联合研制的世界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启明号”成功下线,集成多项创新技术,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安全水平。
顺网科技前三季度业绩快速增长,得益于其在全国布局的300多个边缘算力节点和自主研发的CaaS解决方案,实现了算力的高效利用与灵活分配,抓住了市场机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宏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俞剑分析认为,三季报展现出中国上市公司“底盘稳、结构优、动能强”的特点。这种稳定性既来源于精细化管理,也来自于企业在组织模式、供应链韧性和产品结构上的持续优化。创新正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订单和业绩增长。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全球化布局深化
随着竞争力提升,海外市场正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新增长点。
中联重科前三季度境外收入占比已超过总营收的一半,同比进一步提升。公司正计划通过发行港股可转债募集资金,持续投入研发创新与海外体系建设,加密全球市场网点布局。
恒誉环保的技术装备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应用,海外客户的新签和复购订单验证了其技术实力和国际认可度。
同力股份在自主研发出线控底盘技术的同时,积极开拓非洲、中亚、南美等海外市场,并与国内“走出去”的企业协同合作,增强了发展弹性。
分析指出,部分上市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产能布局已进入稳定运营阶段,本地化供应链和渠道体系日益成熟,这有助于企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盈利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综合来看,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反映出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与活力。在宏观政策支持下,企业通过持续研发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展望未来,上市公司在新技术的应用、新市场的开拓方面有望表现更加出色。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A股三季报彰显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2025-11-13
- “双11”快递高峰见证行业韧性2025-11-13
- 税收大数据折射创新动能持续增强2025-11-12
-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2025-11-11
- 10月CPI同比转涨0.2%2025-11-10
- A股市场分红生态持续优化2025-11-07
- 下一篇:“双11”快递高峰见证行业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