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国运的转折点
来源:温乎 2020-11-02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

写这个主题的文章已经很多,

所以我们不聊战争的细节,

而是把抗美援朝放到历史长河中,

用千年大视角来聊战争。

从这个角度说说,

为什么抗美援朝改变了中国的千年国运。


01


人类历史上,中国属于出道即颠峰。


数千年前一片蒙昧的时候,中国的三皇五帝创文字定制度,开启辉煌灿烂的中国古典文明。


此后经历夏商周和秦汉帝国,中国始终代表人类的正确发展方向,由于文明发达和技术先进,可以碾压周边民族,每个朝代只要不作死,基本能躺赢,完全不需要玩命生产点技能。


到了唐朝,中国进入历史的最高峰。


国力强盛、人民富足、万国来朝什么的不必说,只说军事一项,如果将领没灭过一两个国家都不好意思夸战功,普通的边境防御战,大唐人民都腻歪:


“就这?”


王玄策借兵灭了印度,不过升官一级,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朝散大夫,这是个从五品下的散官,相当于副厅的级别,还不是掌握实权的职位。


历史是一条抛物线,巅峰过后就是衰落。


“安史之乱”不仅打断大唐的国运,也让中华民族的运道腰斩,导致“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国王朝,再也没突破那道国运天花板。


所谓“国运天花板”,我们之前在文章里说过这个词,意思是一个国家发展到某个阶段,必然会遇到来自内外的挑战,闯过去海阔天空,闯不过去就被锁在一个低维度的水平,只能混吃等死。


而且唐朝以后,中国的文明和技术向周边扩散,周边国家的文明提升一大截,导致中国一家独大的优势不复存在了。


很不幸。


宋朝在高梁河飙驴车失败,彻底放弃闯关,躺平挨锤。明朝原本有机会闯过去,可惜倒在了土木堡。


至于清朝,很难用单一维度来评价。说它怂吧,确实打下一片秋海棠的国土,说它强盛吧,也签定了不少卖国条约。


但是总体来说,清朝是满蒙的国家,对中原汉族是保持打压状态的,所以清朝前期闯关成功,对整个中国来说关系不大。


紧接着时间线来到民国,中国成为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欧美白人看我们像刚进化的猴子一样,相当于我们现在看非洲土著的心态。


我们熟悉的波澜壮阔,所有的屈辱和沦丧,都集中爆发于此时。


如果说“安史之乱”前的中国处于历史巅峰,那么1200年后的民国就是中国国运的最低点,也是中华民族从未有过的黑暗年代。


想在那个年代重新站起来都不容易,更何况完成民族崛起走向复兴。


挑战这项任务的组织,不仅要击败内外敌人,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安全,还要把落后几百年的技术追回来,并且完成古典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改造。


这简直是地狱难度的副本,没有人敢拍着胸脯说,保证完成任务。


但是不尝试一下,谁又能甘心呢。


1949年,我们的新中国上路了。


02


新中国的宗旨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摆在毛泽东面前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废除晚清以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然后找一个有实力的靠山。


废除不平等条约好说。


建国前8个月,中央发布《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明确表示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当解放军打过长江后,英美国家在长三角的特权全部取消,把百年积弊清扫的一干二净。


但其中有一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国府和苏联签订的卖国条约,新中国不太好直接和苏联撕逼,而且新中国已经确定“一边倒”的外交路线,只能找苏联做靠山。


于是两项工作合二为一,关键点就是苏联的态度。


1949年12月,毛泽东前往苏联访问。


他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国领袖,必须向苏联总盟主汇报工作,然后找机会重新签定中苏条约,收回苏联在中国的特权。


因为之前的中苏条约实在太坑爹了。


这件事要从1945年前说起。


“二战”快结束的时候,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开会,重新瓜分战后的世界地盘。他们三人议定,苏联出兵东北对日本作战,回报便是收回沙俄在远东的一切特权,并且维持外蒙古独立。


这就是斯大林吃到的二战红利之一。


苏联出兵对日宣战不久,斯大林逼蒋介石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把雅尔塔会议的纸面地盘,紧紧抓在手里。


主要是这么几项特权:


共同经营中长铁路。

大连为自由港,苏联进出口货物免关税。

恢复苏联对旅顺海军基地的使用权。

外蒙古必须维持独立的现状。


从网上找了一张图,标记的很清楚了:




苏联得到中长铁路的经营权,就可以在东北畅通无阻的运送军队和物资,得到旅顺海军基地的使用权,又能常年驻扎一支庞大的军队。这样连接起来,足以统治东北全境。


至于外蒙古,表面上说维持独立,实际上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跟着苏联混。


于是,外蒙古和东北基本离开中国,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


那么苏联要这些特权有什么用呢?


其实主要有两个用处,第一是打造安全缓冲区,也就是在苏联的边境之外,一定要有小国或者势力范围做缓冲,这样才能保证苏联和大国有矛盾的时候,御敌于国门之外。


后来新中国抗美援朝,其实也有这个意思。


那些小国和势力范围是谁不重要,甚至友好程度的多少也不重要,它们处在大国之间就是价值。


第二是获得不冻港。


苏联的地缘格局不太好,折腾了几百年,连个不冻港都没有,所以在清朝末年看中两个不冻港——旅顺和朝鲜湾。经过一番选择,沙俄决定抢占旅顺,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维护帝国霸权。


不过沙俄的野心被1904年的日俄战争打掉了,东北变成日本的地盘。


直到二战后,苏联出兵东北击败日本,终于重新拿到旅顺,这才有了一个不冻港。


斯大林说:“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


可见苏联是预谋已久。


而蒋介石通过出卖国家主权,换来苏联支持国民党政府、不支持中共武装革命的承诺。


斯大林很满意,蒋介石也很满意。


如果事情顺利发展下去,中国估计要彻底失去东北了,然而蒋介石为了找更硬的靠山,选择跟着美国混。


斯大林气炸了肺管子,实在没有办法,才允许解放军进入东北,企图借中共的力量维护苏联的东北特权。


中共属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忍辱负重,替黄老爷接上这条腿。


随后就是解放战争爆发,解放军火力全开,打完三大战役之后迅速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我们在《司徒雷登》里说过国内的故事线,这里就不啰嗦了。


时间进入1949年,毛泽东等领导人感觉不行,外蒙古和东北的主权一定要收回来,革命同志和中国权益是两码事。


于是就有了毛泽东的莫斯科之行。


这次谈判的成败,事关中国的百年国运,稍微草率一点,刚刚完成民族解放的中国,也就止步于此了。


因为中国的传统是“守在四夷”,也就是国境线推到能力范围的极限,有什么事情都在境外解决,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干扰内地的发展建设。


可现在呢?


整个长城以北都是苏联的地盘,而且旅顺海军基地卡在渤海湾,什么时候惹恼苏联,海军和空军分分钟兵临北京城下。


其实就在1947年初,苏联在旅顺部署了第39集团军、一支联合舰队、5个空军师,这支由陆海空组成的武装力量非常强大。


这就让刚成立的新中国,提前进入“天子守国门”的窘境,类似于明末的崇祯皇帝一样。


很多人说起“天子守国门”总感觉很壮烈,但这不是一个好词,往往是国家末期的专属福利,毕竟首都在边境线上,没有宽广的国土纵深做缓冲,非常方便敌人的斩首行动。


可以说“天子守国门”没有壮,只有烈了。


所以毛泽东的苏联之行,压力非常大。



03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满心欢喜的抵达莫斯科,结果却出乎意料,斯大林根本不愿意谈条约的事。


毛泽东刚开口说谈谈条约吧。


斯大林马上接话: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签署的,也是得到美国和英国同意的,我们决定不改动条约的任何条款。哪怕改动任何一款,都能给美国和英国修改其他条款提供借口,很可能千岛群岛和库页岛也保不住了。


也就是说,苏联吃到嘴里的肉,不准备吐出来。


这也是既得利益者的通病。


既得利益者总是想保持现状,不给新人机会,而新人一无所有,总是想打破现有格局重新洗牌。


其实从斯大林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


东北和外蒙的安全缓冲区,以及大连港和旅顺基地,都是苏联对日宣战才得到的,毛泽东跑到莫斯科就想要回去,斯大林心想,凭什么?


但是从毛泽东的角度来说更理直气壮,东北和外蒙本来就是中国的,是苏联用武力抢走的,还好意思问凭什么,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双方谈判几轮都没结果,毛泽东很生气,住在别墅不出门。


多年后回忆起来,他还是一肚子怨气,说在莫斯科没事干,每天除了发牢骚骂娘,只有三个任务:吃饭、拉屎、睡觉。


可就在毛泽东生闷气的时候,事情正在起变化。


美国扶持的国府失败,导致美国失去东亚的地盘,感觉很不爽,但是木已成舟,不爽也得憋着,美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


挑唆中国和苏联的关系。


毕竟是两个大国,如果真的团结一家亲,那就太可怕了。


所以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拉拢中国,并且让苏联产生猜疑。如果能让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不愉快,美国也能稍微弥补丢失东亚的损失。


于是美国说不援助蒋介石了,台湾是中国领土,解放军想收复就动手吧。


做为美国异父异母的亲兄弟,英国可能得到某些暗示,准备和缅甸、印度一起承认中国的外交地位,同时有家英国媒体报道:“毛泽东访问苏联,结果被软禁在莫斯科。”


斯大林听到消息,慌了。


苏联已经洗白上岸了,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干脏活,如果英国媒体的报道持续发酵,苏联以后还怎么混?


名声臭了,队伍就带不动了。


这也是为什么重庆谈判的时候,蒋介石不敢对毛泽东下手,项羽不敢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现在斯大林也不敢软禁毛泽东。


而且英国和美国极力向中国抛媚眼,苏联却让中国坐冷板凳,换做其他人可能就有别的想法:要不再和英美接触一下?


斯大林怕的就是这个。


于是斯大林请毛泽东赶紧出来辟谣,顺便表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毛泽东抓住机会:“那就谈谈条约的事情吧?”


“谈,怎么谈都行。”


毛泽东抓住机会借力打力,终于攻下一城。


不过谈归谈,苏联的要求极其苛刻,总是想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中国也希望在谈判中收回失去的权益,导致中国不同意苏联草拟的方案,苏联不同意中国草拟的方案。


到1950年1月底,双方谈判没有丝毫进展。


正在此时,中国方面突然提出,谈谈外蒙古吧?


外蒙古涉及苏联的安全缓冲区,斯大林不可能同意回归,根本不愿意多谈。但是他也有点担心,如果中国经常用外蒙古来说事,在国际上总归影响不好,让其他国家说中苏之间有领土纠纷。


周恩来提出一个解决办法:


既然外蒙古已经在1946年公投独立,那么中国可以正式承认,但承认外蒙古的外交照会,必须做为新中苏条约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中国是以外蒙古换东北。


虽然吃亏了点,但是没别的办法,外蒙古都公投独立了,那是人家自己的选择,再加上苏联非常豪横,中国又打不过苏联,只能认栽。


斯大林想想,没问题。


于是在外有英美拉拢、内有利益互换的条件下,中国和苏联终于完成谈判,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收回失去5年的东北利益:


1952年底前,苏联将中长铁路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海军基地撤退,对日和约缔结后必须处理大连港的问题。


被蒋介石卖掉的东北,毛泽东和周恩来终于谈回来了,这才是弱国外交的胜利。


但条约里还是留下一个bug: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与军事及其他援助。


经中国政府提议及苏联政府同意,中苏两国可共同使用旅顺海军基地,共同对侵略者作战。


大家记住这两句话,很重要。


这条规定给斯大林留下一条缝隙,让他在不久后萌生重新夺回利益的行动,引起一场惊天动地的世纪大战。


04


谈判成功,毛泽东和周恩来回国,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全国人民都给他们点赞,中共的声望再上一个台阶。


毕竟是收复失地,这份功劳太大了。


正在新中国举国欢腾的时候,苏联的斯大林很生气,50年前以哥里陈浩南的身份出道,闯荡江湖至今,还没吃过这么大的亏,想想都觉得憋屈。


而且苏联梦寐以求的东北和旅顺不冻港,到手仅仅5年就丢了,对于有土地收集癖的国家来说,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于公于私,斯大林都要找回场子。


他想到了朝鲜的金日成。


1945年美国和苏联瓜分地盘的时候,朝鲜以三八线为界分为南北两半,北边是苏占区,南边是美占区。


苏联在占领区选中金日成,便让他做北朝鲜的领导,顺手扶持起一个亲苏政权,做为苏联的外围势力。


原本朝鲜是统一的国家,现在却由于大国博弈而分裂,金日成做为国家领导,当然想统一朝鲜半岛。但他没有毛泽东的本事,世界环境也没给他机遇,更何况韩国的背后是美国,金日成直呼惹不起。


他只能寄希望于苏联和中国援助。


金日成数次给斯大林写信,说我们准备向南进军,请苏联老大哥援助武器装备,在国际舞台上给朝鲜说话。


斯大林没理他,朝鲜主动和韩国打仗,全世界都知道是苏联支持的,如果美国因此找苏联的麻烦,那就不好收场了。


金日成无奈,只好静待天下有变。


1950年初,金日成再次给斯大林写信,请求同意朝鲜的作战计划。这次斯大林没有说什么,非常痛快的同意了,并且给朝鲜大批武器装备援助。


但是斯大林告诉金日成,如果朝鲜遇到强大抵抗,苏联不可能帮忙,你只能请毛泽东出手相助。所以朝鲜作战的计划,必须经过中国同意,中国不同意的话,朝鲜就不能行动。


金日成到北京问毛泽东,斯大林已经同意了,你怎么说?


毛泽东无语。


你们已经商量好了,再来问我有个毛用,大家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朝鲜想统一,中国也不能拦着,需要帮忙就说话吧。


金日成摇摇头,不用帮忙,我可以。


得到中国和苏联的许诺,金日成回到朝鲜整顿军队,1950年6月25日,以李承晚军队越界挑衅的名义,命令朝鲜人民军向韩国进攻。


朝鲜战争爆发。




斯大林为什么改主意了?


其实还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闹的。


我们再来看之前说过的bug,条约规定,缔结条约的任何一方,受到日本及其盟友的侵袭,另一方必须给予援助。中国可以请求苏联驻兵旅顺,共同对侵略者作战。


那么问题来了:


日本的盟友是谁?


美国。


韩国的盟友是谁?


美国。


那么一旦朝鲜半岛燃起战火,美国必然要给韩国站台,而且朝鲜出兵是中国同意的,斯大林也说了,朝鲜遇到抵抗只能找中国帮忙,那么中国很可能和美国发生冲突。


于是条约里的bug就起作用了。


中国是刚成立的弱国,不足以和美国正面硬刚,为了国家安全,是不是要请苏联继续驻兵旅顺啊?


绕了一个大圈子,斯大林终于暴露真面目了,他想要的依然是旅顺的驻兵权、苏联在东北的特权、以及太平洋出海口和不冻港。


果然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啊。


如果美国没有参战,金日成顺利统一朝鲜,苏联不能恢复中国东北的特权,那也没关系,苏联可以在朝鲜湾建一个不冻港嘛。


恐怕拿了大量武器装备的金日成,没理由拒绝。


对于斯大林来说,朝鲜战争有两种结果:


美国参战,苏联夺回中国东北特权和不冻港。


美国不参战,苏联在朝鲜建不冻港和海军基地。


怎么算都稳赚。


至于战争结果如何,斯大林根本不在乎,只要朝鲜半岛爆发战争,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新中国在千年国运的谷底起步,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就要面对如此难题。


毛泽东到底是怎么想的?


05


其实毛泽东已经准备好入朝作战了。


朝鲜战争爆发半个月后,毛泽东便抽调“四野”的4个军组建东北边防军,时刻准备入朝援助金日成。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恶化。


当时朝鲜人民军已经打到釜山,差点把韩国军队赶到海里,而美军登陆的仁川,恰好在朝鲜半岛的中间,于是迅速把朝鲜的地盘拦腰斩断。


金日成和朝鲜人民军边打边退,很快来到鸭绿江畔,眼看要扑街了,斯大林告诉金日成,实在不行就放弃吧,到中国东北组建流亡政府。


金日成无奈同意。


当初朝鲜和苏联决定打仗,中国被迫同意,现在他们又决定不打了,想把中国拖下水,毛泽东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别折腾了,中国准备出兵朝鲜。


当时国内的普遍意见是不出兵,担心失败。


因为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外战争就没赢过,每次都是割地赔款,百年下来大家也习惯了。


尤其是几年前的抗日战争,区区东瀛三岛倭奴都能在中国耀武扬威,把国民政府打的丢盔弃甲,而美国却能迅速灭掉日本,占领日本国土多年。


这么一对比,差距太明显。


而且就算能打成平手又怎样?


战争和做生意一样,讲究成本和利润,如果成本高利润薄,那就是亏本生意。现在为了朝鲜和美国开战,太不值了。


与其做亏本生意,不如在国内埋头搞建设,朝鲜亡国关中国什么事?


既然国内普遍不同意出兵,为什么毛泽东一意孤行,非要跑到朝鲜打仗?


其实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并没有选择的余地。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刘少奇率团访问苏联,斯大林就说了,以后的亚洲革命运动要交给毛泽东来领导。


也就是说,斯大林和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总盟主,毛泽东和中国成了东亚的舵主。


做了舵主,就有保护小兄弟的责任。


现在朝鲜亡国,中国却见死不救,那么名声就毁了,以后谁还敢信任中国?中国需要的外交支持和经济援助,又从哪里来?


所以出兵朝鲜是表明态度,也是在国际交纳的投名状。


说完国际观瞻,我们再来说国内。


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规定,朝鲜战争无限继续下去,苏联就有理由赖在中国不走,刚谈回来的旅顺、大连和东北权益,便成为一纸空文,东北依然是苏联的势力范围。


刚立国就割城失地,造成“天子守国门”的窘境,这是闹哪样?


如果愿意苟且偷生,中共革命几十年图什么,早早举枪投降就好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不香么?


正因为不愿意跪下,所以才要奋起抗争啊。


对于国内来说,出兵朝鲜就是保护国家主权,也是清理百年积弊的最重要一步。


如果中国没有出兵朝鲜,只有一个结果:


美军在鸭绿江畔耀武扬威,苏联在东北占山为王,中国成为大国争霸的战场,这是翻版的“日俄战争”啊。


换句话说,刚成立的新中国,将和亡国前的清朝处于同一水平线。


而且沦落为战场的中国,不仅得罪了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失去社会主义国家的信任,半点外交支持和经济援助都得不到,成为国际的流浪汉。


这种260岁的老年流浪汉,有什么前途?


国运天花板都顶在脑门上了。


所以毛泽东说,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毛泽东力排众议,任命彭德怀为总司令兼政委,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

06


新中国出兵朝鲜,震惊了斯大林。


他从来不敢相信,那个穷的叮当响的国家,居然真的敢出兵和美国作战,而且志愿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战果非常丰厚。


斯大林不禁感叹,以前看不起中国同志,实在不应该啊。


自此他有了新的想法,既然中国已经证明实力,也纳了投名状,那就应该继续武装起来,替社会主义阵营驻守东亚门户。


以中国做安全缓冲区,可比东北好太多了。


1951年8月,苏联无偿赠送372架米格-15飞机,再加上之前援助的10个空军师,让中国空军在成立之初,就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战斗力。到1954年已经发展到28个空军师、3000多架飞机。


56个陆军师,换成苏联的先进装备。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谈判,准备引入50个工程项目。随着抗美援朝的捷报频传,苏联决定加大援助力度,对中国几乎有求必应。战争结束前,中国从苏联引入“156项工程”,开启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进程。


据估计,“156项工程”完成以后,中国的工业接近日本1937年的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图纸、技术援助、工程师援华......这种大规模的技术转移,人类历史上都找不出第二例。


正是苏联的援助,才有中国腾飞的机会。


曾经有人说过,国民党执政也能得到美国的技术转移。


我们不排除这个可能,但前提就是,国军必须在战场上打赢苏军,能做美国遏制苏联扩张的桥头堡。


国军能打赢苏军吗?


快拉倒吧。


而且大部分时候,有钱都买不到技术。


不信看看当今世界,中国掌握了某些高端科技,美国就拼命打压,生怕中国利用技术优势超过美国,更不用说主动转移了。


所以这些技术转移的价值,丝毫不亚于引入的工程项目。


而这些东西,都是志愿军战士们换来的。


最重要的是,抗美援朝极大抬高了中国的国运天花板。


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了、外国驻军没有了、强大的敌人被阻拦在国门之外、恢复“安史之乱”后就失去的“守在四夷”、得到一套完整的工业化体系、重振民族精神让中国人能抬头做人......


如果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国运只是一座小平房,那么抗美援朝之后的中国,已经有了万丈高楼的骨架。


虽然底子依然很薄弱,但在世界舞台上,已经拥有挑战美苏的资格。未来需要做的,无非是努力填充血肉,让这座万丈高楼更加强健而已。


这一切的转折点就是抗美援朝。


以抗美援朝为分界线,以前的中国什么都没有,而以后的中国什么都有了。


只有从千年大视角来看抗美援朝,才能明白这场战争有多么伟大。


抗美援朝改变了“安史之乱”以后1200年的中国颓势,在最黑暗最无助的年代,上演了一场绝地反杀。


自此,中国如旭日东升。


1954年,毛泽东到北戴河开会,顺手填了一首《浪淘沙》,特别适合做文章结尾: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