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港股市场热闹非凡,南下资金持续多日以百亿规模入场,港股龙头也成为许多基金的重要目标。港股这波行情究竟是资金短期热炒导致的“昙花一现”,还是有基本面支撑的长期慢市,引发了市场热议。如何判断港股的这一波行情?投资港股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本期资本有道对话景顺长城国际投资部基金经理周寒颖。“2018年是900多亿,2019年是2000多亿,2020年是5600多亿,最近1月份进来了2000亿,相当于一个月进来了去年全年1/3的一个量。”周寒颖表示,整个南下资金进入的速度逐步加快,无论是从上市公司标的,还是从参与方来说,港股都出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第一财经刘宋文:您对港股的这一波行情有什么样的一个判断?
景顺长城周寒颖:这一波行情其实跟2016 2017年包括2015 2016年的行情不太一样。首先我们从上市的标的容量和质量来看,跟2015 2016年的那一波港股小牛市差距是不太一样的。原来是小盘股为主,这一次是大盘的成长股。
第二个我觉得是参与方是不太一样的。在2015 2016年更多是一些私募和一些香港的本地基金,但这一次的话,南下资金已经成为了港股市场上一个比较重要的主力军。
那么,最近从2018 2019 2020年整个南下资金进入的速度来看,是逐步加快的。在2018年,当时是900多亿,在2019年是2000多亿,在2020年是5600多亿。最近1月份进来了2000亿,相当于一个月进来了去年全年1/3的一个量。所以无论是从上市公司标的,还是从参与方来说,都是出现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觉得是可以持续的。
第一财经刘宋文:除了像您刚刚提到的资金,其实我们看截至2020年底,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等多家公司完成了港股二次上市,另有多家中概股私有化后计划回归,这些对港股乃至中国资本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景顺长城周寒颖:中概股在美国上市的数量大概有220多家,然后现在符合回归标准的大概有35家。假设它们的市值全部回归到港股的话,能给港股市场带来接近60%的一个交易额的增加,当然回归的过程是逐步的。我们看到在初期,它们回归到港股的比例是在10%,但随着像我们这样的基金从美股的持仓转移到港股,那么它们在港股的成交额现在逐步放大。我们看到阿里、网易、京东回归之后,它们在港股的成交额占比已经从初期的10%提升到了19%左右,预计未来还会持续提升。
我觉得这背后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交易时间时区的一个重复,因为在本地的话,我们白天交易会更方便;第二个还是本地的投资人对这些标的了解程度更高,而且对这些公司的业务发展的趋势会看得更清楚,所以基本上是回归娘家会有本地人定价的一个方向。
第一财经刘宋文:一般来说,投资港股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直接去买港股,一类是通过基金间接的去投资港股。那么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两种投资方式怎么选?
景顺长城周寒颖:我觉得还是由于上市公司标的变好,而且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累积,我们在海外的投资经验也在逐步提升,达到了跟国际接轨的一个水平。所以我觉得这几年QDII基金为代表,还有沪港深基金为代表的基金,已经逐步成为大家日常谈论的一些投资方式。股票我觉得在港股市场的方式也比较多,如果你有50万以上,你可以开沪港深的专用席位,另外你也可以通过常规的投资参与非沪港通标的,甚至也可以参加衍生品的交易,但其实对投资人的经历和专业度来说要求比较高。如果是希望能够兼顾工作学习生活的话,我觉得选择基金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毕竟是一揽子股票投资。
那么在基金投资上,我觉得投资人应该是比较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去选择比较好的基金。方式的话可以选择定投,也可以选择买入持有,但是我不建议将短期流动性比较紧张的资金用于购买基金。
第一财经刘宋文:顺着刚才的话题,您怎么看港股投资的风险?
景顺长城周寒颖:港股市场从交易制度和参与方来说,跟A股是不太一样的。它的交易制度方面,比如说配售是闪电配售,它对于一些上市公司配售来说,在牛市里面大家视为利好,但在熊市里面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利空。第二个就是港股市场流动性的问题,其实一直是困扰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一个主要的问题。
如果贪便宜去买一些市值很小、流动性很差的股票,有可能进去了出不来,所以从持仓方面来考虑的话,我觉得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第三个我觉得是投资热点的追逐跟A股的反应是不太一样的。A股可能有一些行业轮动,包括大家做完新能源车,然后去买光伏,大家会一个个板块去轮,但是在港股其实不太具备这样的板块轮动。因为海外投资人眼里,个股公司的差异是最主要的,龙头享受溢价,然后老二老三的话,可能估值就会有折扣,这是长期以来在海外比较成熟的一个估值框架体系,这个跟A股市场我觉得是有很大区别的。个人投资者在买股票的时候,也要注意质量分层、估值分层的问题。
第一财经刘宋文:从您的个人履历来看,既有港股和中概股的投资经历,也有管理专门投资于A股的基金,这对于您的投资框架有什么样的影响?您的选股逻辑和策略是什么样?
景顺长城周寒颖:对于我来说可能先入为主的,更多是一些全球视野和港股的投资经验。那么怎么样把它带到A股上?我觉得A股我还是用类似的选股框架和选股方法,首先我自己比较倾向于选择新经济的公司,我比较喜欢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技术,能够给公司带来未来价格上升的一个趋势,我觉得这个可能是超额收益的其中一个来源。
第二个我希望能够选择未来产业空间大、在成长初期或者中期的一个公司,那么即使它们没有盈利,我也会去投资。在美国和香港市场这样未盈利的公司其实是比较多的,主要集中在科技板块和生物医药板块,我觉得这些公司未来长期的发展一定会从中国龙头走向全球竞争力的龙头。
第三个我觉得是新老的一个辩证发展观。其实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它所处的行业有可能是传统行业,但是它通过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引入,它摇身一变可能会更接近于一个 OMO或者是新老业态相互渗透的一个过程,这些我也会去积极拥抱,所以我觉得我是比较辩证的,不是特别走极端的。
第四个我觉得是对于股东回报,这个要求我觉得不光是看回报率,还是要看公司治理。我们对于持续性的成长要求,会比短期业绩爆发力的要求更高。
第一财经刘宋文:现在基金产品日趋多样化,想要获得投资者的认可,除了业绩支撑以外,还需要有鲜明的标签,市场在评价您的时候,很多时候会用到“新经济”这个词,您认为的新经济指的是什么?
景顺长城周寒颖:我觉得新经济是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一些行业,它基本上代表了比如说消费升级、数字化改造和未来国产替代的一个空间,我觉得基本上新经济代表了这样三个方向。
第一财经刘宋文:谈到新经济,具体哪些行业或者是板块是您比较看好的?
景顺长城周寒颖:科技、医药、消费还有新能源是我比较喜欢的四个方向。从它们背后的一个逻辑来说,是中国市场地大物博,而且市场层级足够纵深,所以给比如说互联网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同时国内对于这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态度,是比较积极去拥抱的,所以对于一些新业态,包括新模式我觉得传递的速度会比海外来得更快。
而且从中国市场的人口结构变化来看,未来的老龄化、单身化和女性参与职场的需求,会带来比如说外卖市场的蓬勃兴起。参考日本市场,外卖行业其实快速增长了20年,哪怕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是正增长的,所以这样一个板块在中国的发展,我们能看到未来的渗透率能达到25-30%,现在也就是10%出头的一个水平。
另外我们看到医药公司里面CRO和创新药中国上市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化药公司来说,已经展现出了跟国际发展水平相媲美的一个阶段,那么我们这些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也是在增强的。从上市的创新药审批数量占比来看,现在已经占到37%,跟美国其实也是比较接近的一个水平,在化药时代我们是不敢想象的。
同时像CRO这个领域,因为人工还是一个主要的成本,中国有巨大的人工成本的优势,还有医工合作的一些基础。我觉得对这些上市公司弯道超车来说,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基础,未来能看到市占率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另外我们看到新能源领域不光是光伏,还有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是蓬勃兴起。无论是供应链的完整度和成本的优越性来说,都是较海外公司具有更加大的竞争力。
第一财经刘宋文:最后一个问题请您展望一下,您对2021年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判断?
景顺长城周寒颖:2021年大家都提到牛转乾坤,牛市大吉。当然今年从年头的表现来看,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体现出了牛头的一个特征,那么是否下半年会有一些新的变化?我觉得我们也是要紧密跟踪和关注的。
从经济发展周期来看,现在是处在一个底部向上回升的态势。从增长驱动力和GDP的表现来看,今年肯定是远好于去年,尤其是一季度。往后看的话,我觉得由于疫情的逐步消退,还有经济复工复产的进行,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加强,中国经济还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从流动性方面来看,我们一直有点担心美国市场的流动性收缩,还有国内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一些不明朗。所以从持仓和调仓的想法来看,主要还是要保持自己仓位的均衡,就是能够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和板块,不要过于集中。同时对于个股的估值和它的成长性要进行一个匹配,估值太高,成长没有办法去消化的话,我们也会进行一些减持。2021年我们还是希望通过挖掘牛股和行业均衡分散,做到控制回撤,然后保持上涨,能够让基民体会到比较好的持股体验。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南下资金规模连创新高 港股热仍将持续么?2021-02-08
- 消费成长景气上行 关注细分领域涨价主线2021-02-07
- 资金面最紧的时刻应该已经过去 2月慢涨延续2021-02-06
- 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须补租赁短板2021-02-05
- 银保监会:四类非银机构公司的治理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2021-02-04
- 组建省级城商行会成为中小银行改革新模式吗?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