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五十三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问题,部署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工作。
金融委最新定调!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建立现代央行制度!专门部署这一课题,有何深意?
金融委会议专门谈到了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有何深意?
7月6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五十三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问题,部署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工作。
此次会议重点提出要加强对金融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问题研究,增强政策储备,并再提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等重要政策。同时,专门就进一步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做出部署,强调“从增量改革入手,渐进式、分步骤推进存量业务改革”。
此次金融委会议也再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了3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指出要厘清政策性和自营性业务边界,强化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功能定位。过去六年里,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虽然时常被监管部门提及,但外界对改革的进展情况了解并不多,此次金融委专门提及进一步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后续更多改革举措有望渐次落地。
政策性金融机构分类分账改革提速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推进六年多后,下一步改革的一大重点领域或在实现业务分类管理分账核算。金融委会议指出,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要继续加以推进。要坚持依法合规,完善规则制度,一行一策,从增量改革入手,渐进式、分步骤推进存量业务改革,实现业务分类管理分账核算,有序提高透明度,强化资本约束,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压实机构主体责任,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重要作用。
“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被列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之所以要实施分类分账管理,也是为了更好地厘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与自营性业务之间的边界,提高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息透明度。
实际上,早在2020年初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落实开发性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分账管理、分类核算要求”。
中国银行(3.070, -0.02, -0.65%)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曾表示,结合国际经验来看,分类分账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允许一家机构同时经营两类业务,但实施分账管理,并对两类业务实施不同的监管;二是将两类业务分别划分到不同的实体进行经营,采取集团或母子公司制的方式,世界银行集团就是采用这一方式进行旗下政策性业务与自营业务的管理的。预计我国分类分账改革将大概率按照第一种模式加以推进。
“这将有利于厘清政策性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的边界,引导政策性银行将政策性业务和自营业务进行合理分离,避免道德风险、防止金融套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引导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差异化经营,促进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银行发展格局。”李佩珈曾表示。
再提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除了专门提及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此次金融委会议再度谈及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问题,只不过此次的侧重点在于加强研究力度、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等方面。
会议强调,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对金融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问题研究。要围绕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深化金融机构改革,优化金融组织结构,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金融风险防控处置机制,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等重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增强政策储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对于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内涵和目标,央行曾给出权威解释。
人民银行在《2021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度详细解释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建设。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优化的货币政策目标、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具体来说,对于货币政策目标,央行提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清晰明确地界定了货币政策框架的“锚”。这一中介目标锚定方式,有利于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在长期稳住货币总量;有利于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使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向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经济增速靠拢,为实施宏观政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锚”。
央行在报告中还表示,我国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主要采取将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作为央行政策利率,并以此为操作目标,从而将操作目标、政策利率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合而为一。这种做法更直观,市场和公众观察货币政策取向时,只需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即可,无需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也无需过度关注个别机构的市场成交利率,或受短期因素扰动的市场利率时点值。
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
在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方面,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在2020年金融街(6.800, -0.06, -0.87%)论坛年会致辞时指出,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投资者结构、上市公司结构、法治诚信环境等与成熟市场差异较大,需要我们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市情,不断强化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时代性和适应性,逐步构建形成既遵循国际市场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并提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聚焦解决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此次金融委会议也再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对于如何理解“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据媒体报道,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曾表示,中国高速增长所需的资本,长期以来是由商业银行提供的,这显然是与教科书不一致的“中国特色”。因此,须摒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非此即彼的“两分法”,认真探讨银行机构如何有效地参与资本形成,如何事实上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的机制。简言之,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特色,要重视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作用。
此外,金融委会议提到的“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也并非新提法,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曾多次提到过“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金融委最新定调!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 建立现代央行制度2021-07-07
- 央行: 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综合财务成本2021-07-06
- 22家银行大额存单最新情况 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调整≠降息2021-07-05
- 什么是银行保险?有哪些优势能够让它一直存在?消费者该怎么看?2021-07-04
- 2021年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敲定 多款新药“抢闸”获批2021-07-03
- 万能险失速 前5个月同比“瘦身”510亿元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