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助推支付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综合整理 2021-10-13

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支付业务稳步增长。10月1日至7日,全国支付系统共处理各类非现金支付业务341.0亿笔、金额19.9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32.8%和38.4%。其中,消费场景下非现金支付笔数和金额两年平均增长7.8%和1.4%,已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国庆假期支付业务数据显示,我国支付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有力支撑我国消费扩容提质和假日经济活力激发,助力老百姓在购物、出行、文娱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支付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就支付业规范发展的问题,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期频频发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德央行合办的“金融科技与全球支付领域全景”联合研讨会开幕致辞中表示,支付监管的新动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要求支付回归本源,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二是强化反垄断,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推动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封闭场景,充分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

在推动市场公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之下,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大型互联网平台正积极落实支付领域互联互通要求,如拼多多与美团已支持多种主流支付方式,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云闪付、苹果支付(Apple pay)等。近期,微信支付已与银联云闪付APP实现线下条码的互认互扫。10月2日,支付宝宣布,已向银联云闪付开放线上场景,首批覆盖85%淘宝商家;在线下,也与银联云闪付在多个城市实现收款码扫码互认,并计划明年3月覆盖全国所有城市。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后续更多互联互通措施的推出,行业原有格局将被打破。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9月召开的“第十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也强调,支付领域反垄断有待深入。要聚焦公平竞争,推动平台企业有序开放支付接口,不能仅考虑某一家机构,要真正向所有支付机构开放,严禁排他性、歧视性支付协议。

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支付业高质量发展仍然有赖于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目前,各家银行、C端支付巨头和B端头部厂商均把视角聚焦在商家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已成各家“标配”。C端通过流量、服务提升商家经营效率和收益,B端机构则通过各类解决方案,来推动商家数字化转型,比如拉卡拉推出云超市系统,帮助零售商家实现采购、物流、营销等一站式经营服务等。

“未来如何乘势而上,巩固深化移动支付领先优势,进一步释放数字支付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需要产业各方积极探索。”范一飞指出。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6%,增速居全球第一。支付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提升支付服务的可获得性,将进一步推进普惠,同时,利用支付的入口作用,可加速提高对外数字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国际科技巨头相比,我国大型科技公司研发重点多集中在应用领域,基础技术创新不足,研发投入偏少。欧盟去年发布的研发支出全球企业50强中,阿里、腾讯分列第26名和第46名,远低于美国的谷歌和微软等企业。

范一飞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支付产业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避免在支付基础技术领域出现“卡脖子”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公平的市场环境,更需要各机构深入理解服务对象痛点,只有持续提升研发及自身数字化能力、服务意识和质量的机构,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随着封闭场景的打开,市场在多元发展基础上,终将走向互联、收获互赢。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