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青萍之末。在欧美国家面临久违的高通胀困扰,以及货币当局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的扰动下,国际货币体系也在酝酿新变局。
北京时间6月25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了人民币流动性安排(RMBLA),以通过一个新的储备资金池计划向中央银行提供流动性,未来参与该安排的中央银行可以在市场波动时寻求资金支持。
这是国际上首个多边性质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该安排的设立恰逢美联储加快加息缩表步伐,国际金融市场面临大幅波动的潜在风险之际,其设立不仅有助于增强新兴经济体防范跨境资本大幅流出风险的应对能力,也代表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进展,是多极国际货币体系的进一步深化。
实缴不低于15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美元
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是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并设计的一项金融制度性安排,旨在通过构建储备资金池,在金融市场波动时为参加该安排的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据国际清算银行披露,每个参与的中央银行须认缴不低于15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美元的人民币或美元储备,并存放在国际清算银行。
据了解,这一储备资金池安排能够为参与的央行提供额外的流动性支持。这些中央银行不仅可以在此安排项下提取其认缴的份额,而且还可以通过国际清算银行运作的抵押流动性窗口借入额外短期资金。最高可借入的额外金额相当于该中央银行在抵押流动性窗口所占的份额。
该安排首批参加方主要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中央银行,除中国人民银行外,还包括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马来西亚中央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智利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参加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有利于加强与国际清算银行的合作,满足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合理需求,并为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作出积极贡献。香港金融管理局也表示,该安排将与国际结算银行现有的流动资金安排起互补作用,在市场波动期间为参与央行提供额外的流动资金支援,有助促进金融稳定。
恰逢其时:应对新一轮全球货币政策收缩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被外界看作是全球央行的“俱乐部”。其成立于1930年,是由63家中央银行成员持股的国际金融组织,其宗旨为服务中央银行,促进中央银行合作以维护货币及金融稳定。
对于此次设立人民币流动性安排,国际清算银行表示,国际清算银行作为服务中央银行的银行,与各国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有着长期的银行往来关系而且其资产负债表具有高度流动性和灵活性,完全有能力实施这一安排。过去多年来,国际清算银行也与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的中央银行合作,协助实施了这些中央银行为其它央行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计划,在缓解市场压力和保障金融稳定方面做出了贡献。
尽管国际清算银行发起设立的流动性支持计划,通常会被看作是长期的机制安排。但从人民币流动性安排设立的时点看,或也有着防范当前因欧美国家纷纷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引发的国际金融风险的现实考虑。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推出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恰逢其时,契合了国际市场对紧急流动性补充的需求。一方面,人民币在国际双多边市场以及贸易结算、国际投融资、外汇交易等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多,被更多央行纳入外汇储备库且储备规模逐渐增加,市场主体对于人民币认可度和使用意愿逐渐增加。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经贸合作紧密,人民币使用基础较为扎实,市场需求旺盛。
另一方面,目前美联储正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在6月正式启动了缩表进程,面对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潜在风险,推出人民币国际流动性安排对于防范化解潜在风险,增强新兴经济体金融稳定能力,完善国际金融安全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清算银行6月26日发表的最新报告警告称,滞胀风险正笼罩全球经济。全球经济存在进入高通胀新时代的威胁,这与经济增长前景疲软和金融脆弱性加剧的表现相一致。各国央行的当务之急是恢复低而稳定的通胀水平。
多极国际货币体系再深化
国际清算银行此次设立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是国际上第一个多边性质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被看作是构筑全球金融安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进展,是多极国际货币体系的进一步深化。
据王有鑫介绍,过去在发生流动性危机或金融危机时,国际上流动性补充安排主要以美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为主,而且参与主体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央行,新兴经济体流动性补充渠道有限,被更多暴露在国际金融风险冲击下。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范小云、陈雷曾在发表的《国际流动性安排与人民币国际化》一文中指出,中心国家(储备货币国家)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大量资本流入外围国家,但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大量资本开始流出外围国家(非储备货币国家)。中心国家货币政策会引致“全球金融周期”, 使外围国家表现出繁荣-崩溃周期,造成外围国家金融和经济的不稳定;同时,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动加剧了汇率波动。广大外围国家在面临这一难题时则无可奈何,只能通过传统的外汇储备积累和资本管制缓解这一困难。积累外汇储备将会产生较大的成本,如面临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损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等;资本管制则会减少金融一体化的好处,而且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将会削弱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因此,广大外围国家迫切要求改变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
实际上,近年来,新兴经济体为应对因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引发的国际流动性短缺周期性风险,在国际货币合作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如2014年由“金砖五国”建立的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等多边货币互换安排,以及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截至2021年末,人民银行累计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金额超4万亿元人民币。
王有鑫表示,过去的货币互换多为双边,涉及两个国家本币的互换,且主要在额度限定范围内使用;相比之下,人民币流动性安排的币种主要为人民币,是国际资金池,参与方可凭合格抵押品从储备池中借入短期资金,可动用的资金更多。
“此次人民币流动性安排包括亚太和拉美地区的主要新兴经济体,给新兴经济体提供了新的紧急流动性补充渠道和选择,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参与度、话语权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积极作用。”王有鑫称。
上述论文也提及,这些新的国际流动性安排表明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的霸主地位在削弱,国际货币体系正由单极走向多极。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流动性的供给国家增多,供给能力增强,特别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极大地缓解“特里芬难题”,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中有进,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功能进一步提升,2021年四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汇储备币种构成调查(COFER)报送国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3361亿美元,占比2.79%,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时提升1.73个百分点。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人民币国际化迎新进展,应对货币政策收缩风险正当时2022-06-27
- 个人养老金制度启航的66天2022-06-27
- 银行、保险业总资产10年增长158%、238%,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2022-06-24
- 央行密集开出百万级罚单!多家银行涉及反洗钱违规,最高领罚超600万元2022-06-23
- 个人养老金试点在即:首个省份鼓励提供服务 五省将是机构竞争主阵地2022-06-22
- 个人养老金试点加速落地2022-06-21
- 下一篇:个人养老金制度启航的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