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之手”发挥作用 新股定价趋于理性
来源:证券时报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综合整理 2022-05-26

      5月以来,A股上市的新股无一破发,多只新股单签盈利超过万元。此前新股频频破发的情况已有所缓解,发行市盈率有所回落,超募现象大为减少,“市场之手”发挥着作用,新股定价趋于合理,上市表现也更为理性。

  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新股上市表现不佳,破发成为常事,尤其是注册发行的新股,不少在首日录得20%、30%的跌幅,下跌最严重的日内浮亏超过60%,“打新神话”不再,部分投资者打起了“退堂鼓”。之所以频频破发,和新股过高的定价有关,部分报价机构对二级市场变化缺乏预期和调整,未及时调整报价策略。以科创板为例,今年发行价超过100元的新股共5只,发行市盈率超100倍的新股共11只。

  进入5月,新股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发行市盈率明显降低,新股发行节奏有所放缓,新股定价趋于理性,大幅超募的情况得到缓解。5月以来首发上市新股的发行价中值为14.09元,首发市盈率中值为22.99倍。这和市场自身调节不无关系。正是新股破发常态化与新股弃购,传递到新股定价环节,让“三高”发行(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募集资金)回落,让报价者主动调节定价策略,更加谨慎和理性地询价、报价,IPO定价由博弈行为转变为对新股真实价值的判断,“市场之手”让注册制下的新股定价更加均衡和充分,以更好地发挥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中的“指挥棒”作用,降低新经济企业上市融资的交易成本,提高新经济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要素资源向新经济领域加快集聚。

  那么,新股破发减少是否意味着又可以“无脑打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打新不是一件无风险的事情,注册制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新股供给持续增加,稀缺性有所下降,新股基本面的好坏是决定企业上市后表现的关键因素,价值判断已成为一门必修课。“新股不败”的思维定式不再可取,打新要从“逢新必打”向“优选个股”的策略转变,投资者要对上市企业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再来判断是否打新,既要注意个股估值与成长是否相匹配,还要从新股所在行业、行业地位、经营状况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对于不看好的新股,可以选择不参与,而不是先“闭眼打新”而后“违规弃购”,这会既影响自身打新资格,也对新股发行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