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乐观情绪显著升温,“看多”与“看涨”成为普遍共识。作为外资配置A股的重要通道,北向资金的持仓规模持续攀升。据万得资讯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北向资金持有A股市值已达2.58万亿元,年内累计增长超过3800亿元,连续三个季度实现持仓市值增长,显示出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不断增强。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指出,当前全球投资人对中国在多个前沿领域的快速发展给予高度认可,尤其是在人形机器人、自动化、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她进一步强调,从全球资产配置的整体格局来看,中国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仍处于相对低位,未来全球资本进一步增配中国资产具有长期趋势性。
中国资产吸引力的提升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海外资本持续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是经济韧性、政策红利与创新动能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入推进和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持续完善,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已不仅源于传统估值优势,更与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消费升级等具有长期潜力的主题紧密相连。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外资增配中国资产的动因。首先,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稳健表现为全球资本提供了稳定的投资环境。今年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显示出较强的复苏动能。其次,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步伐加快,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此外,政策与制度红利的释放也为外资流入创造了有利条件。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对外开放举措不断深化,包括放宽沪深港通ETF范围、将REITs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实施税收优惠等,一系列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措施有效提升了市场开放水平。与此同时,人民币资产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吸引长线资金进行战略性布局。
从外资行为模式来看,A股市场正逐步进入由盈利增长驱动的结构性上行阶段。田轩指出,A股市场的回暖显著提升了外资的增配意愿,估值优势与资金流入之间形成正向循环。在全球资金配置再平衡的背景下,特别是在美元走弱、欧洲财政刺激加码的环境中,A股作为新兴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回暖趋势成为全球资本调整配置的重要方向。此外,外资的配置逻辑正从交易型向配置型转变。数据显示,主动型外资已连续多周实现净流入,持仓结构更趋长期化,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科技赛道成为重点布局领域,反映出外资对中国新质生产力未来增长潜力的认可。
展望未来,专家认为要持续增强中国资产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需从制度开放、产品供给、风险管理和市场生态四个方面协同推进,系统性提升市场的包容性与服务能力。田轩建议,应进一步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优化交易结算机制,降低准入门槛与交易成本,以提升外资进出的便利性。同时,应鼓励境内金融机构提升全球客户服务能力,提供多语言、跨时区的投研与交易支持,推进交易系统的国际化升级和数据互联互通水平。
在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方面,应加快推出符合国际投资者需求的金融衍生品,完善外汇对冲和衍生品配套服务,健全风险对冲工具体系。此外,推动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跨境监管协作,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也至关重要。持续健全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完善跨境纠纷解决机制,将有助于稳定外资的长期预期,进一步巩固中国资产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10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25-11-14
- 外资共识增强 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2025-11-14
- A股三季报彰显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2025-11-13
- “双11”快递高峰见证行业韧性2025-11-13
- 税收大数据折射创新动能持续增强2025-11-12
-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2025-11-11
- 上一篇:10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下一篇:A股三季报彰显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