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1年。由于受到疫情反复冲击,全球复苏之路并不平坦。
上半年为良性复苏阶段,主要国家疫苗接种持续提升,经济加速修复,物价涨幅相对有限。下半年疫情变种卷土重来,主要国家经济复苏放缓的同时供给出现阻滞,物价连创新高,经济呈现“类滞胀”态势。为压制物价涨幅,不少国家已进入加息进程,美联储和欧央行也开始启动Taper。
展望2022年,疫情演变仍有不确定性,但总体冲击将较前两年明显减弱,应不会影响全球重新开放和货币边际收紧趋势。
发达经济体生产端修复接近完成,内生需求相对低迷,新兴经济体则仍受疫情拖累,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会出现回落,主要国家物价有望在上半年见顶。政策方面,预计美联储将会加速正常化,Taper结束和加息启动时间都可能提前,全球流动性或于年中出现拐点。
一、疫情:仍面临不确定性
2021年,全球疫情演变一波三折,对全球经济社会持续造成冲击。
年初以来,随着主要国家疫苗接种率快速提升,全球日均新增确诊开始持续下降,2月中旬下降至35万例左右,远低于1月上旬的超70万例。此后印度疫情突然恶化,4月下旬单日确诊病例一度突破40万例,带动全球新增突破80万例,直到6月下旬才重新回落至36万例水平。
进入下半年,印度出现的德尔塔变种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随后引发第三波疫情,8月中下旬全球日增达到65万例,但随着疫苗作用的不断发挥,日均新增逐渐回落至10月中旬的40万例左右。这一过程中,不少国家重新开放。入冬之后,疫苗抗体自然衰减叠加防控放松,欧洲疫情呈反扑势头,全球日均新增回到60万例以上。11月末,传染率更强的新变种奥密克戎出现,一些国家重新加强管控。
展望2022年,疫情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但整体冲击有望减弱,。
一方面,目前发展中经济体的疫苗接种率仍然偏低,如非洲仅为7.8%,这导致其更易成为病毒演变的试验场,如奥密克戎即在非洲南部地区首先出现。如果新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和扩散传播规模超出预期,则会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明显冲击。但从目前来看,新毒株很难在传染性、致死性和免疫逃逸三个方面全面超越原有毒株,加速流感化或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mRNA疫苗调整速度加快,以及口服特效药的出现,都有助于减轻疫情冲击。截至12月7日,全球疫苗完全接种率已经达到44.9%,其中欧洲达到59%,北美洲达到55%,亚洲达到51%,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综合来看,疫情对发达国家的冲击将较前两年明显减弱,应不会影响其重新开放和货币收紧趋势。
二、经济:复苏势头将会放缓
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延续疫情以来的陡峭复苏阶段。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由2020年4月的26.2%持续回升至2021年5月的58.5%,OECD领先指标由2020年4月的93.9%回升至2021年8月的100.6%,但随后都出现疲态。
IMF在10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至5.9%,较7月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近一年来首次下调当年增速预期,证明全球复苏最快的阶段已经结束。IMF称下调主要源于发达经济体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增速放缓。前者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供应链阻滞;后者则主要由疫情恶化导致。尽管一些出口大宗商品的新兴经济体短期经济前景有所改善,部分抵消了上述两组国家的前景恶化,但全球整体增长仍然偏向下行。
展望2022年,预计全球复苏势头将延续放缓。IMF预期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9%,较2021年慢1.0个百分点。OECD和世界银行的预测值分别为4.5%和4.3%,较上年慢1.1和1.3个百分点。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包括:
一是发达经济体的生产修复接近完成。随着疫情防控好转,发达经济体生产状况不断改善。从产能利用率来看,2021年10月份,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6.7%,超过2019年12月的75.6%;德国四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85.2%,超过2019年四季度的82.7%。
二是刺激政策对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弱。疫情以来,各国大都推出了规模空前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随着疫情好转,这些刺激政策已先后结束。以美国为例。财政政策方面,三轮财政刺激政策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失业救济已于2021年9月6日终止,此后个人可支配收入开始下降,同期CPI的不断攀升,则导致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下降,进而压制消费动能。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已经启动Taper,2022年年中有望启动加息,利率上升将会导致投资和消费增速下滑。
三是疫苗鸿沟将继续拖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卫生条件仍然偏差,疫苗供给相对不足,也更容易受到疫情冲击。疫情暴发以来,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一直呈现双轨复苏局面,且2022年或将进一步加剧。IMF预测2022年新兴经济体增速为5.2%,较2021年放缓1.2个百分点,而发达经济体仅放缓0.7个百分点。
三、物价:上半年或将见顶
2021年以来,全球通胀持续高企,主要经济体物价指数接连创出多年新高。
从推动因素看,上半年各国复苏速度加快,CRB指数快速走高,通胀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型”。年中以来,全球经济增速见顶回落,需求动能开始减弱,但随着德尔塔病毒的蔓延,全球供应链瓶颈和能源危机凸显,供给因素成为主要推手,通胀表现为“成本推动型”。此外,M2增速居高不下,也为通胀上升提供了货币环境。
展望2022年,预计主要国家物价或将于上半年见顶,下半年回落。
从需求端看,目前全球疫后复苏最快时段已经见顶,而内生的需求动力并不强劲。IMF、OECD和世界银行均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进行下调。如果缺乏需求端的支撑,物价大规模上涨的基础将会削弱。
从供给端看,疫情虽仍有不确定性,但对居民的心理冲击已大幅减弱。随着疫苗接种率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将会逐渐开放,下半年全球疫情有望实现常态化。新兴经济体方面,其生产逐渐恢复,将会带动大宗商品供给增加;发达经济体方面,更多劳动力进入市场,将会推动供应链修复。总体来看,供给端缓解将是确定的方向。
从金融因素看,美联储已经在11月会议上启动Taper,美国基础货币供应量将会缩减,M2的同环比预计都将回落。其他经济体,如加拿大已经宣布停止QE,以挪威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已经开始加息,英国央行也越发鹰派,更多新兴经济体进入加息通道,通胀赖以生存的货币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四、政策:美联储将加速正常化
2021年以来,由于物价持续飙升,新兴经济体率先开始加息,部分发达经济体随后也加入加息阵营。四大央行中,美联储于11月启动Taper,欧央行也已放缓四季度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购债速度,英国央行可能在12月启动加息,只有日本仍在扩大宽松力度。
展望2022年,预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会加速正常化。
从美联储最为关注的两大指标来看,一方面,就业市场在持续修复。美国初次申请就业金人数持续下滑,11月下旬甚至创出近50年新低,失业率连续下降,职位空缺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物价不断创出新高。2021年10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1%,核心CPI同比上涨4.6%,均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由于工资-通胀螺旋正在形成,即便明显下半年物价涨幅有所回落,预计仍将在2%以上,加息的基础条件正在形成。
从美联储态度来看,拜登总统已经提名鲍威尔继任美联储主席,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独立性,而鲍威尔态度正在发生转变。他近期承认忽视了供给侧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应该放弃通胀“暂时性”这一表述,并且支持美联储加快完成Taper。
综合来看,美联储在2022年一季度结束Taper、6月份启动加息的可能性正在上升。这意味着全球流动性的拐点或将在2022年年中出现,我国需警惕可能出现的资本外流、汇率贬值等外部冲击。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对2022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几个判断2021-12-15
- 大众集团重新组阁 迪斯降权留任 砸千亿美元打响电动化反攻战2021-12-14
- 美国通胀“爆表”让经济学家惊呼“活久见”!全球超级央行周即将来袭……2021-12-12
- 芯片交付时间创2017年以来新高 国际政治博弈持续2021-12-11
- 中国将与阿拉伯国家共赢共享北斗产业发展2021-12-10
-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小幅拉升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