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对美出口377亿只口罩来看,我们有个重大发现
来源:反做空信息中心 作者:智慧观察 采编中心 2020-10-24


赵立坚 资料图


10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赵立坚援引中国海关的数据提到,从3月1日至10月18日,中国对美累计出口口罩377亿只,平均每个美国人有100多个口罩,另外还有外科手套7.4亿双,防护服5.6亿套,护目镜4154万副,呼吸机11701台。

这个数据是一个惊人的数据,从3月1日到10月18日,一共223天的时间,中国就向美国出口了377亿个口罩,平均每天出口1.69亿个。而这仅仅是对美国出口口罩的数量,还有欧洲、东南亚、非洲和南美,这需求再怎么不足也是美国的4倍到5倍以上,算下来中国现在每天的口罩出口量大约7亿到8亿个,算上国内6亿上班人口每天需要的数量,中国口罩生产保守估计也得在每天10亿个以上。

在今年疫情以前,中国拥有的口罩产能为日产2000万个,按照一年大约230个工作日来计算,一年生产口罩大约45亿个。这些口罩生产占据了世界产量的52%。而现在中国的口罩产能,大约是疫情前的50倍甚至更多。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懂得数字就不知道进步。相信得到这个数字之后,您一定大为惊叹:中国的潜力真是无比巨大,在全球危机的这个关头,经过短暂的紧张和忙乱之后,迅速达到了稳定发展的程度,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其实口罩问题的核心是产业链问题,中国之所以能够如此大规模的扩大口罩生产,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中国人善于团结,容易迅速组织生产,二是中国产业链健全,要什么都有,没有也能够迅速克服,因此才能让中国产能迅速扩大开来。

我们先说第一点。最近全国各省都在公布自己的GDP,不出意外的是,贵州、云南领跑,甘肃湖南重庆四川增速领先,福建也不落后,最近几年数据一直不好的东北地区,吉林的数据也是正增长

当然,咱们只说这些GDP的数据,你可能觉得很普通,但咱们把这些数据和年初一级动员状态之后各省之间在世界各地抢购口罩的数据比起来,就会有一个重大发现:抢口罩最坚决的省份,GDP增长也最快。

据反做空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全国展开口罩抢购后,最先行动起来的是央企。据统计,至少有20家央企利用其遍布全球的网络,购买了654.69万只口罩。这些购买中,绝大部分属于国家部委的委托购买,购买量比较大的公司有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铁隧道局、鄂尔多斯集团、中国华电、中国铁建和中交集团。他们的购买量占据央企购买量的90%



在央企启动全球抢购程序的同时,一些省市也开始行动,直接委托境内外公司进行全球抢购;有的省市仅是给相关企业提供了口罩企业的名单和电话号码的方便,买不买全凭企业自觉。当然,有些省市仍然抱着大爷做派,仅仅在政府网站上发布了一个政府招标公告,把口罩单价压得很低很低。


在这场全球口罩大抢购中,就有云南、湖北、贵州、江苏、广东、福建、湖南、重庆、安徽、河南、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海南18个省市进行了委托购买。其中江苏、山东、黑龙江、海南四个省属于省内城市政府个别安排,并非省级政府出手。


不同的选择导致的最后结果截然不同,直接委托公司全球购买口罩的省市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海南、云南、广东、湖南都采购到了500万只以上的口罩。其中海南最为引人注目,海口市购买了1500万只口罩,博鳌乐成先行先试示范区管理局购买到了2500万只口罩,为本次口罩购买的最大赢家。


因“强制征用”不符合规范的口罩而陷入风暴中心的云南省,在一月下旬的口罩购买中,从海外市场购买到了1022.89万个口罩,远超其他省市,而这项工作是由云南省商务厅组织的,想必是有高人坐镇。吉林省的购买可以算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意外,根据公开报道的数据统计,吉林省一共购买了902.9万只口罩,在长江以北的省市中,鹤立鸡群。


值得一提的还有广东和湖南。广东省商务厅和深圳市商务局也组织了口罩全球大抢购,省商务厅的购买数量为350万只,深圳市购买的数量是400万只。湖南省商务委也采购了500万只口罩,在反做空研究中心统计的2月3日报道中,湖南省商务委称还有1000万只口罩在对接中,如果此笔购买成功的话,湖南的政府委托购买量将成为全国第二。


值得说明的是,本次疫情风暴的核心湖北省,报道出来的数据是,2月1日收到政府委托购买的口罩近320万只。作为本次疫情风暴的核心区,湖北当地还能够委托企业购买数量如此之多的口罩,也算是难能可贵,至少没有躺在地上伸手待援的那种堵心场面。


18个省的购买有一些明显的区域特点,西南地区的购买方向主要是东南亚地区,西北省份购买方向主要是中亚地区,东北购买主要是日韩和俄罗斯地区,华东和华南地区的购买方向以欧美和非洲为主。这些口罩购买的渠道,主要是通过这些省市在全球的办事处、分公司和子公司完成的,从购买的区域来看,这些公司的触角遍及全球。


这18个省市购买的口罩数量为1.29亿只,规模十分惊人。这些口罩主要用于这些省市的疫情指挥部和医疗机构,有部分被投放到市场上,保证了市场供应,有效地平抑了当地的口罩价格,打击了当地可能出现的乱涨价苗头,稳定了民心,有效地遏制了疫情在这些地区的蔓延。


政府委托购买的口罩清单

(图表由反做空研究中心制作,数据来自公开新闻统计)



为什么我们要把口罩抢购的数据和GDP数据进行对比,是因为GDP的数据实际上就是一定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收益之和,GDP越高的地方,说明经济越活跃,企业规模越大数量越多,而GDP少的地方,说明企业少且规模小。

而能够在世界上抢购口罩,必须有一个成熟的跨国公司体系,这些企业必须是有钱的欣欣向荣的,否则在疫情到来的时候想要抢购口罩,也是有心无力,甚至上当受骗。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南能够抢购到那么多口罩,靠的是博鳌论坛带来的外贸关系,湖南云南四川重庆能够满世界抢购口罩,与这些省市的跨国公司力量强大有关,河南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没有动作,但少林寺为河南争取了不少口罩,但GDP的创造就显得有心无力。

因此,口罩抢购的数量多少,直接与这个省在世界上的企业数量以及企业规模成正比,你不可能期盼一个没有全球性企业的省份,在疫情期间大规模采购口罩来援助本省抗疫。比如这次统计中没有统计到数据的西藏、青海等省份。同样,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全球抢购物资的时候,其水平也一点不差,尤其这个省的人更加团结的话,就更加说明问题了。

从这次疫情和最近四年的GDP增长数据来看,贵州和云南是两个黑马省份,这两个省在今年的抢购口罩大潮中行动十分迅速,也抢购了数量不少的口罩。不过,贵州和云南比起来,在口罩抢购中劣势不少。贵州省发改委的一位负责人曾经对反做空研究中心表示,在抢购口罩过程中,贵州遭遇到沿海省份的“围追堵截”不少,口罩只要存在手续上的瑕疵,立刻就会被沿途省份截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内陆省份能够抢购到数量巨大的口罩,更是黑马中的黑马,贵州的GDP增长全国第一,也是名至实归。

我们再来说口罩产业链的完整问题。在全球化喧嚣最为强烈的时代,企业都是全球布局,欧美的企业都把自己的产业链往成本低的地方转移,由于世界上一些地方的人实在太懒,中国及周边的东南亚地区人民很勤劳,因此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承接了最多的世界工厂,这其中中国承接的工厂最多产业链最全。

这其实是十分符合世界产业链分工的,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许多产业没做过,给人做代工赚钱就行了,积累了资本实力之后再朝产业链上游发展,再做品质和品牌。可问题是,在产业链分工日趋完善的今天,美国特朗普政府却要切断全球产业链分工,结果疫情大大地帮助了他一回,让他彻底主动加被动地被隔离起来,这个时候,拥有完备产业链的国家就成了最大的受益方。

就口罩产业链来说,生产口罩需要购买口罩机械和生产原料。在中国,原有的口罩产业链只是一个很小的产业链,中国日产口罩2000万个就占世界一半了,因此这个产业链上的许多公司,并不会专门生产口罩机,只是顺便做一下。如果再往上游追溯,就会发现上游生产熔喷布和熔喷布机器设备的公司也没有几家,面对疫情的重大需求,这点可怜的供应链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这样,从口罩产业链角度看,中国口罩机械厂主要在深圳和东莞,订货和交货问题并不大,尽管有极少数的厂订单排到了2021年,但还是有厂可以保证20天左右交货并安装完毕。但在购买生产原料这一块却遇到了难题,许多企业买不到原材料,无法投入生产,福建一位企业家还退掉了已经订购的口罩机。



生产口罩需要的关键原料无纺布的主要产区在湖北,武汉西不远处的仙桃市彭场镇就号称“无纺布之都”,其无纺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受疫情影响,湖北省企业开工困难,仙桃市无纺布生产企业较多生产线因工人不到岗而处于停工状态,对于国内高熔指熔喷无纺布产品供应造成较大压力。


而我国生产无纺布产品所用的高熔指聚丙烯纤维的生产商,以辽宁、河南、山东省的企业为主,湖北省进入一级响应状态后,物流运输受到很大影响,道路运输效率降低,而紧急购置的医用物资生产机器也因物流速度缓慢而耽误开工进度,均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口罩相关产品的生产。


这样我们就逐渐明白,国内产能本身就不足以生产足够全民使用的口罩,而口罩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熔喷无纺布集中在武汉周边的重点疫区内,交通受限导致物流不畅,无纺布运不出来,生产无纺布的高熔指聚丙烯纤维运不进去,就造成了产业链的断裂,供应就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客户端采购供应小程序里的数据统计,在目前全国新增产能大规模提升的当下,口罩行业最困难的事情就是买不到制作口罩的核心原料熔喷布,导致了全国许多新建企业不得不停机等待货源充足后继续生产,从而造成产能的重大损失。


为什么熔喷布产能不足呢?是因为从聚丙烯颗粒到生产熔喷布之间的过程特别麻烦,而熔喷布的制造设备却很少有人提及,说明这种设备的存在和价钱在于都是十分隐秘的,而且设备的产量本身就是很小的,在很多人看来属于可有可无的行业。


查询口罩供应链上的生产设备发现,相对于口罩机的小巧轻便来说,熔喷布的生产设备可以说是传统的傻大黑粗的工业设备,每一台设备都要占据很大的空间,而制造价格现在也不好评估。但根据设备的巨大块头来看,熔喷布的制造设备价钱一定少不到哪儿去。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在疫情切断全球产业链之际,熔喷布机器的核心零部件中的喷丝板和模头,客户最为认可的产品,确是从德国进口来的。因此,在最初疫情还没有发展到喊人听闻地步的时候,国内许多熔喷布厂家也不敏感,依然还在等待着来自德国的喷丝板和模头,结果那东西一等就至少是两三个月的时间,因此2月份的时候许多熔喷布机器的厂家对交货时间的设定就是三个月才能交货。


最初为什么许多中国的厂家会等待德国喷丝板和模头呢?是2月份中国抗疫过于突出,许多人以为中国疫情在3月中旬就结束了,因此生产上也没有必要做过多准备,结果是3月份欧美成了重灾区,对口罩等防疫物资的需求大增,而全球产业链被切断的情况下,德国零部件很显然无法到中国来,于是就产生了这个产业链上的进口替代。


3月份,是熔喷布机器价格飞涨的时候,一台1.6米幅宽的熔喷布机,原先的价格只要300万到400万,但3月份的时候卖到2500万,最关键的问题是有价无市,没有足够的机器销售。


于是就有厂家改用了国内的喷丝板和模头,使得一下子产能能够上来,能够迅速交货,尽管质量可能比不上德国原装配件,但有比没有的好。国产厂家的零部件供应上了之后,整个产业链上能够供应的机器成倍增长。随着熔喷布机的大量投入使用,原先涨到70万一吨的熔喷布价格迅速下降,现在应当已经回落到没人关注的地步,基本回归了疫情前的水平。


熔喷布价格回落,也让口罩价格大幅度回落,尽管已经回不到疫情前的一个口罩几分钱的成本,但还是回归了其原本的价值。而在这个时候,整个口罩产业链已经今非昔比,产能规模在大幅度扩张,中国在供应全世界的防疫物资。


在其他产业上,也同样存在着中国的产业链优势的问题,前不久爆出的消息是印度纺织品订单大规模转移到中国,这多少令人惊讶,不过却实是事实。很多人没有关注到的是,最近三个月以来,中国通往北美和欧洲的船运和空运价格都在暴涨,从而推动了中欧班列的繁荣,这是很有以来都没有看到的现象。


不过,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中国的产业链确实还有不少的缺陷,就是每一个环节中国的企业尽管很多,但顶尖环节的供应权和定价权却不在中国手里,导致许多产业的整合上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在这方面,中国迫切需要支持和帮助的,就是尽量多地催生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住产业链发展的方向,也才能在特朗普政府挑起的产业链战争中获得不败的力量。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