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当前市场正处于风险再定价与资产再平衡的阶段,资产的稳健性与均衡性日益成为配置的优先考量。在这一背景下,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经历持续重估,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分析认为,全球资本正经历一轮系统性的“风险再定价”与“资产再平衡”。资金从高波动、高估值资产转向经济基本面更为稳健、政策确定性更高的市场,中国资产因此迎来价值重估的重要窗口。
	“中国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资本市场注入持续动力。”章俊进一步指出,监管层通过深化科创板与创业板改革、优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完善“长钱长投”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正不断夯实市场稳健发展的制度基础。可以说,当前中国资产的重估,是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市场对“确定性中国”价值的重新发现与定价。
	科技突破与政策协同助推估值修复
	此轮中国资产的估值修复,被市场视为科技突破、政策发力与全球资本再平衡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市场结构看,科技创新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A股市场总市值已达约122万亿元,科技板块市值占比显著提升,已超越非银金融、房地产等传统行业。
	章俊强调,创新驱动是此轮估值修复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不仅重塑了科技企业的成长逻辑,也显著提升了全球资本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认知与评价。
	在政策层面,今年以来,更为积极有效的宏观政策相继落地。“两新”“两重”政策加力扩围,扩大内需、活跃资本市场、整治“内卷”等系列举措成效逐步显现,为短期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也为长期发展积蓄动能。
	资本市场改革同步深化。今年6月,科创板“1+6”政策举措发布;10月27日,《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正式推出,标志着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稳步扩大。
	“宏观政策为估值修复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支撑,”章俊表示,“消费刺激、产业升级与资本市场改革等多重政策形成合力,显著增强市场信心,推动风险偏好边际改善,构成了估值上行的内生动力。”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也指出,“反内卷”等政策有助于引导国内价格体系企稳,企业盈利端有望逐步改善,为估值修复提供更坚实的基本面支撑。同时,稳定的经济增长预期将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
	市场表现方面,截至10月28日收盘,上证指数报收3988.22点,盘中一度突破4000点关口。年内,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累计涨幅分别达18.99%和28.95%;港股市场同样表现强劲,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分别超过31%和36%。
	机构看好中国资产中长期前景
	近期,多家外资机构相继上调对中国股市的评级。高盛研究部认为,中国股市将步入更具持续性的上行轨道;摩根大通中国股票策略团队亦维持对A股市场的积极看法。
	章俊表示,近期高层会议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清晰的制度坐标与发展蓝图,增强了市场对中国经济长期韧性的信心。随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核心部署逐步落实,产业与资本有望形成中长期正向循环。叠加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与长期资金入市,市场或步入“稳预期、强信心、重估值”的良性发展阶段。
	董忠云认为,监管层坚定推进深化改革、防范风险与扩大开放,显著提升了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与中长期吸引力。配套政策如鼓励“长钱长投”、强化分红回购等,有助于优化资金结构与定价机制,引导估值向内在价值回归。
	综合来看,当前A股与港股的重估逻辑正逐步从政策预期向业绩兑现过渡,中国资产的战略配置价值持续增强,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角色日益重要。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多因素驱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2025-10-29
- 证监会发布投资者保护新规2025-10-28
- 国有资产“家底”更实 科技创新动能更足2025-10-27
- 前三季度我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7.2%2025-10-24
- 数字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5-10-23
- 多地发力培育科技型企业2025-10-22
- 下一篇:证监会发布投资者保护新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