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定调!商业健康险、养老险或迎发展新机
来源:国际金融报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综合整理 2020-12-11

12月9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会议内容涵盖保险业的资产端和负债端,具体包括三方面:

  一是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二是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

  三是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加强风险防控。

  “此次会议从更高层面肯定并强调了人身险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将有力推动商业人身保险进入发展快车道。”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希望接下来能有更多力量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更好、更快地发展。

  但也有人向记者坦言,此次会议只是表达了对人身险的支持,并未提出新的、实质性的内容。今日A股保险板块的表现似乎已给出直接回应。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收盘,保险板块下跌0.93%,7只保险股仅中国人保天茂集团稍有上涨,其余5只个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04%。

  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完善金融服务,促进人身保险发展,有利于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人身保险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商业人身保险已在全国达到一定覆盖面,但也存在保险产品供给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

  “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会议首先提到。

  举措包括:支持开发更多针对大病的保险产品,做好与基本医保等的衔接补充,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能力。促进开发适应广大老龄群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将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通过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提升健康保险发展和服务水平。

  “此次会议精神将有力推动商业人身保险尤其是商业健康险进入发展快车道。”众安保险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杨楠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在健康中国战略和医改的大潮下,商业健康险正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作为商业保险公司,应肩负这一重要使命,一如既往以保险保障为原点,坚持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

  杨楠告诉记者,作为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从创立初期即大力深耕健康险,针对老百姓大病医疗的痛点,行业首创开发人人能够买得起、补偿覆盖医保目录外医疗费用的健康险产品——众安尊享E生健康险,该明星产品被广大网友称之为“国民医保”,成为各投保家庭基本医保的有效补充。

  记者还了解到,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老年健康服务平台善诊,近年来已联合合作伙累计推出九款老年医疗险,因投保门槛低、创新两段式承保模式、保障杠杆高、保障全面等特点受到老年群体及行业好评。

  事实上,今年大火的城市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险——“惠民保”就是商业健康险快速发展的典型。

  圆心惠保CEO彭煊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提到,惠民保的火热,说明这个是有市场需求的。中国医保目前覆盖了13.8亿人,是全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2019年中国的整体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接近6.5万亿元,医保支出大概2万亿元,这意味着还有4.5万亿元的空间需要个人支付。

  另外,虽然商业健康险在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其理赔整体水平仍较低,2019年理赔金额不到2000亿元,在全国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中的占比仅2%左右。

  “更何况,中国当前仍然有6亿人口的月均收入仅1000元。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购买几百块钱的百万医疗险有一定压力,而几十块钱的惠民保相对而言门槛低了很多。” 彭煊表示,也正是因为个人支付部分压力依然较大, “惠民保”的出现才能让大家感受到,这个产品是可以解决部分问题的。

  加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

  国常会同时指出:“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

  举措包括: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功能,支持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针对新产业(150.4400.490.33%)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提供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预计在顶峰时老龄人口将达4.6亿至4.8亿,老龄人口占比超过30%(总人口不超过15亿),需要商业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多层次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保险业要力争到2025年,为参保人积累不低于6万亿元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但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规模目前还非常小,离目标差距很大。

  朱俊生透露,截至2019年底,在售的退休年金保险保费仅540亿元,累计积累的责任准备金仅5000亿元。

  “养老金是人身保险业务的重要新增长点。”朱俊生说,国际人身保险业发展规律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风险的关注逐步从过去的死亡风险转向养老与健康风险,寿险业承保生存风险的养老金业务占比不断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养老金业务将快速成长,成为人身保险业务的新增长点。

  朱俊生补充称,养老金业务还是中国人身保险业发展模式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行业发挥长期储蓄功能的关键领域。

  他认为,加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鼓励保险机构发展满足消费者终身、长期领取需求的多样化养老保险产品,可以促进人身保险业务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立足风险管理和保障的独特优势,遵循寿险发展规律,促进高质量发展:在保费增长模式上由趸交业务转向期交业务,由短期期交转向中长期期交,在产品发展形态上由理财型产品转向保障和长期储蓄型产品。

  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

  国常会还明确提出,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风险防控。

  举措包括: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深入开展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坚决打击挪用、套取、侵占保险公司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到 22.6 万亿元,过去10年间复合增长率达16.7%,在服务实体经济、完善金融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负债端看,国家政策鼓励大力发展健康险和养老险等长期保障类业务。相应地,资产端的保险资金运用,必须坚持与负债匹配的原则,强化长期投资能力,防控投资风险,寻求长期价值回报。”普华永道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周瑾分析,一方面,鉴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实体经济经营状况,保险资金在充分发挥长期资金优势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同时,要重点防范信用风险,密切关注交易对手信用评级及变化,审慎准入适时退出,确保投资资产安全。

  另一方面,在利率中枢长期下行、国家金融体系改革和加大直接融资比例的趋势下,保险资金也需要顺势而为积极行动,尤其是在股权投资比例差异化提升和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放开的环境下,要加强宏观经济与行业研究,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挖掘股权投资机会。

  中国人寿集团首席投资官、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王军辉近日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也特别强调,保险资金运用要坚持审慎稳健投资风格。“把风险防范、投资安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用长远眼光看待市场机会和投资价值。通过挖掘更多符合长期限特性资产,更好地控制风险、服务实体,同时支持保险负债端转型。”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