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个月首现折价 打新报价回归理性
来源:中国基金报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综合整理 2022-02-14

       随着新股发行报价逐渐回归理性,新股发行市盈率相比行业PE近四个月首现折价现象。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告别“无脑打新”,打新报价重回理性,新股上市破发的现象也将大幅减少。随着打新市场主体不断扩容,在打新收益率下行趋势中,过去靠打新获得收益的“固收+”基金,也需要探索更多新的业绩增厚策略。

  溢价变折价

  打新报价更为理性

  2月份以来,新股发行市盈率相比行业PE溢价率逐步回落,近期更是溢价变折价。

  数据显示,2月份以来,网上发行的10只新股平均市盈率相比行业PE出现了10.33%的折价。而之前的3个月,还有62%、131%、67%的溢价率。

  万家中证红利基金经理杨坤对此解读,剔除异常值,将今年1月-2月样本与去年11月-12月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注册制新规下新股首发PE相对行业PE的溢价率整体保持平稳,但板块间发生了分化。科创板新股的溢价率在下降,而创业板在上升,这主要与两个板块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不同有关,近期新股破发一定程度上会反作用到投资者的报价风险偏好,后续市场会在这种动态中持续演绎。

  北京一位量化基金经理分析,部分新股上市破发,说明“无脑打新”时代结束,有利于机构理性参与申购,投机打新投资者退出市场,对于投入较多投研资源、重视新股合理报价的机构是利好。新股发行市盈率相比同业PE溢价率下降,说明市场调节机制在起作用,公募机构很好地适应了市场的变化。

  事实上,新股发行市盈率的先升后降,也让新股上市后的涨幅受到了影响,行业参与打新的热情有所降温。数据显示,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上市新股的月度涨幅分别为53.82%、120.17%、59.24%和47.15%,随着新股定价逐渐回归理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新股的赚钱效应可能也将回归正常,上市破发大幅减少。

  杨坤表示,注册制下网下投资者报价趋于理性,相比“搭便车式”搏入围的激进报价,重研究、风险偏好相对克制的理性报价会降低新股上市的破发概率,对于公募基金的打新收益有正向影响。

  “从参与网下申购的配售对象数量来看,确实是在下降。”杨坤表示,这一方面与新股收益下滑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今年以来二级市场整体低迷相关,不少产品底仓跌破6000万元市值的单边市场打新市值要求,从而被动退出。

  据杨坤观察,当前报价回归理性是发行人和投资者等各方实现共同利益的一个均衡状态。注册制询价机制下,后续市场不会再出现此前的“无脑打新”、“无脑赚钱”状态,网下申购新股收益或也会有所分化,主要是个股收益的分化,以及各家机构打新收益的分化。

 “固收+”基金

  探索业绩增厚策略

  随着A股注册制改革、IPO保持平稳发行节奏、“固收+”基金的扩容,参与打新的市场主体在不断增加,过去以打新获得增厚收益的“固收+”基金需要探索更多的投资策略。

  “在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机构报价回归理性,以及打新产品数量下降等多方因素催化之下,我们认为2022年的打新收益率不会呈现无限制的下降趋势,或在各方利益共同实现的动态平衡中持续演绎,打新收益增厚仍将持续,但大概率低于2021年。”杨坤指出,未来“固收+”基金需要下调对于打新的收益预期,同时加强对诸如底仓管理、可转债研究等方面的探索。

  财通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朱海东认为,注册制推行以来,新股涨幅回落,2021年9月询价新规出台推动了新股定价中枢的上移,新股首日涨幅大幅收窄,甚至出现破发,注册制板块打新收益在初期出现大幅下滑。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专为打新设立新产品的意义或已不大。

  朱海东透露,随着打新收益率的下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以打新为策略的机构资金已转向定增投资策略。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固收+”基金市场规模已达到2万亿元,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基为主,“固收+定增”策略渐成主流机构构建“固收+”策略的趋势。

  财通基金表示,定增作为多资产组合基础资产的优选,可以稳定定增投资波动、降低系统性风险,如加入偏大盘蓝筹、白马风格的二级市场标的来稳定组合风格;或以固收作为底仓安全垫,辅以定增以增强组合的进攻性,向上的弹性或大于向下,被不少机构投资者作为增强策略之一。

  “此外,在权益市场点位逐步走高、固收票息收益不振、股指期货交易条件放松、打新收益率收窄的场景下,量化对冲策略将越来越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财通基金表示,定增量化对冲底层资产的特性,顺应了资管行业净值化转型,推向市场以来已获得大学基金会、银行理财、信托等多种类型中长线稳健资金的认可。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