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80后“世界冠军”,即将收获人生第一个IPO
来源:投资家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综合整理 2022-03-01

      又一家AI 独角兽企业吹响了IPO 号角。

  投资家网获悉,近日,专注于AI 研发的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高盛和中金公司为其联席保荐人。

  在第四范式IPO 的背后,是一个80 后世界冠军成功创业的故事。作为业内知名的“决策类AI 独角兽”,第四范式获得红杉中国、腾讯投资、高盛等国内外知名投行的青睐,公司估值接近3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00 亿元。

  一旦在港交所鸣锣上市,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将收获人生中第一个IPO ,个人财富也将水涨船高。在一级市场备受追捧的第四范式,本次IPO 能够顺利登陆二级市场?

  一

  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 年,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与市场上其他AI 企业瞄准视觉、语音等细分领域不同,第四范式定位于决策AI平台帮助企业进行业务决策和风险管理。

  公司主要产品是“先知”平台、“先知”应用,此外还根据用户特定业务需求提供应用开发服务。先知应用主要分为三类:销售及营销;风险管理;运营效率。

  第四范式以金融业务起家,早期通过与大银行的合作,快速建立了在金融领域的市场地位。随后,第四范式又将业务延伸至制造业、消费领域以及能源领域。

  作为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第四范式一直致力于更新公司的解决方案,为不同行业的终端用户提供统一的开发环境、标准及规则,并提升公司解决方案的兼容性。

  第三方咨询机构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2020 年相关收入计算,前五大人工智能公司合计占约50.3% 的市场份额。2020年,按收入计,第四范式是中国最大的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提供商,占据18.1% 的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范式是国内第一家获得五大国有银行投资的创业公司,参与投资的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除获得五大国有银行背书,在第四范式的身后,还站着一个星光熠熠的投资团队。创立第一年,红杉中国就投了第四范式的天使轮,此后更是参与公司多轮融资。

  迄今,第四范式累计完成12 轮融资,投资团队囊括国内外数十家知名投行,团队成员包括红杉中国、腾讯投资、高盛集团、CPE 源峰、基石资本、元生资本、创新工场等。

  截至2021 月,第四范式获得来自腾讯投资的最后一轮战略投资,公司融资金额超十亿美元,估值接近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00 亿元,成为业内知名的“决策类AI 独角兽”。

  截至IPO 前夕,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持有股份1.06 亿股,持股24.25% ;范式投资持股14.61% ,红杉资本持股7.37% ,博裕景泰持股3.23% ,国新启迪持股2.77% ,信和一号持股2.76% ,檏瑞天津持股2.58% ,范式隐元持股2.31% 

  二

  回顾第四范式的成长史,就是一个80 后学霸成功创业的故事。

  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曾作为访问学生被推荐到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师从计算机系教授、华人界首位国际AI 协会院士杨强,二人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

  杨强院士对戴文渊评价颇高,他曾表示:“戴文渊是全世界最优秀的青年学者之一,是产业界、特别是中国产业界AI 落地的杰出代表,对AI 领域的发展帮助极大。”

  戴文渊的确没有辜负杨强院士的期待,2005年,还在大学读书期间,戴文渊的团队就获得了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冠军。

  这项大赛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 )主办,号称汇集了全球智商最高的人,被称为计算机界的“奥林匹克”。有人评价称“入门之后基本拿奖靠智商,拿到银牌就能成为offer 收割机”。

  毕业之后,戴文渊首先以科学家的身份加入百度,担任广告变现算法核心负责人、百度凤巢系统总架构师,帮助百度建立机器学习驱动业务的能力。随后,戴文渊转战华为,担任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科学家,让AI 技术应用于电信、金融等产业。

  2014年,戴文渊决定辞职创业,与导师杨强院士及其妻子,也即红杉中国基金投资合伙人吴茗等人成立了第四范式,完成了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身份蜕变。

  第四范式成立之初,戴文渊和团队希望做一个更高效的工具级产品,让AI 技术工具帮客户在一两个月内快速建立大数据分析能力,但很快发现这条路走不通。

  于是,戴文渊和团队转变思路,于2016 月开发了一个能够让非专业人士使用的机器学习平台“先知”。戴文渊称,就是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小白,通过运用此数据架构平台,大概经历周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个AI 专家。

  目前,第四范式已为金融、零售、能源、医疗、制造、互联网、媒体等行业成功落地上万个AI 应用,助力各行业企业的AI 创新变革。

  2021月底,第四范式宣布与股万亿巨头宁德时代达成合作,要将AI 决策能力注入到宁德时代生产制造的各环节中。

  戴文渊是典型的学霸,他是首位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企业家,还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杰出精英,入选《财富》中国40 40 岁以下商界精英。

  如今,第四范式面向港交所吹响了IPO 号角,一旦第四范式顺利上市,80 后学霸戴文渊将收获人生中第一个IPO ,个人财富也将更上一层楼。

  三

  与国内AI 创业公司普遍深陷亏损泥潭的遭遇类似,第四范式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招股书显示,2018 2019 年、2020 年以及截至2020 年及2021 30 日止个月,第四范式收入分别为约1.28 亿元、4.60 亿元、9.42 亿元、5.74 亿元、13.45 亿元。

  具体来看,2018 年至2020 年三年间,第四范式的收入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几乎每年都在翻倍。2021 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上年全年。

  不过,在收入持续攀升的同时,第四范式的亏损金额也在同步扩大。上述报告期内,第四范式的经营亏损分别为3.36 亿元、5.51 亿元、5.60 亿元、4.41 亿元、9.95 亿元,不到4年间累计亏损近30 亿元。

  目前,国内AI 企业都难逃亏损魔咒。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挣扎冲刺上市的创业公司,从各自的财务表现来看,亏损上涨、造血能力不足已经成为AI 市场的通病。

  名声响亮的“AI 四小龙”也是如此,据招股书披露,2018 年至2021 年一季度,商汤科技三年多的净亏损总额接近243亿元,同期旷视科技的净亏损超147 亿元,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也面临亏损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范式的研发投入金额巨大。2018 年至2021 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3 亿元、4.16 亿元、5.66 亿元、5.78 亿元,占同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1.2% 90.6% 60.0% 73.4% 

  第四范式此番赴港IPO ,所筹集的资金所得净额将在未来三年围绕其AI 平台展开,具体包括加强基础研究、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扩展产品、建立品牌及进入新的行业领域,以及寻求战略投资和收购机会等。

  目前,国内AI 转型仍存在专业人员短缺、自建模型成本高、部署时间长、数据和软件不兼容等痛点,前期投入巨大属于业内普遍现象。

  在急需资金的情况下,国内AI 公司相继踏上了上市融资道路,但相比在一级市场备受追捧的热闹景象,二级市场明显冷静很多。

  这并非第四范式首次冲刺IPO ,去年13 日,第四范式首次向港交所递交IPO 申请。今年14 日,因个月内未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第四范式的IPO 申请状态转为“失效”。

  紧随其后,第四范式再次向港交所递交IPO 申请,对上市似乎志在必得。就算此番顺利上市,考验仍然如影随形。

  例如已成功上市的“AI 第一股”商汤科技,以及号称“AI+ 制造第一股”的创新奇智,仅在上市之初股价上涨,目前均遭遇股价下跌,其中创新奇智股价距离高点累计跌超40% 

  当下,“AI 四小龙”阵营的四家公司均进行了IPO 尝试,但除了商汤科技已成功上市外,其他三家公司仍在艰难潜行。

  其中,旷视科技2019年就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但同样因超过个月“失效”。比它更早被科创板受理的云从科技,目前仍处于提交注册状态。依图科技则在去年撤回了自己的科创板上市申请。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并不能提升AI 公司的自身造血功能,关键点仍取决于AI 技术能否推动大规模的场景应用,能否实现更大规模的商业化落地。

  对第四范式及其他冲刺IPO AI 企业而言,申请“失效”并不意味着失败,鸣锣上市也不意味着成功,如何找到盈利之道、解决亏损难题,才是所有AI 企业不得不面临的终极考验。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