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获悉,5月份深交所对20家承销商进行了问询,主要关注首发(IPO)投价报告预测的审慎合理性。
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创业板共有57家企业新上市,涉及承销商27家,这也意味着逾七成券商被问询。
IPO发行承销一直备受市场各方关注,涉及新股研究、定价、报价等诸多方面。记者了解到,深交所今年以来持续对承销商定价、信息披露、网下投资者报价等加强监管。
在市场调节下,5月以来启动招股工作的注册制新股发行市盈率明显低于年初。除转板上市的观典防务以外,5月至今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均未破发。
20家承销商被问询
记者获得的最新一期《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发行上市审核动态》显示,深交所5月针对创业板35家首发项目的20家承销商采取出具《问询函》的工作措施,结合投价报告盈利预测实现情况,问询关注投价报告出具程序及预测审慎合理性。
据了解,投价报告在新股定价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深圳一家中型券商的资本市场部人士表示,由于注册制新股普遍具有新产业、新业态等特点,机构对其进行准确估值的难度不小,而且目前新股研究比较稀缺,询价机构基本上以承销商出具的新股投价报告作为参考。华南有大型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重点参照投价报告的观点。
但一名头部券商资本市场部人士曾表示,部分承销商在定价环节中未发挥专业的估值定价作用,甚至有承销机构投价报告存在恶意抬高价格的嫌疑。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承销商投价报告会听取发行人意见,所以给出的投资建议存在一定水分。
一家私募基金合伙人也认为,监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对承销商投价报告的监管,此次有20家承销商被问询,表明监管部门对新股定价合理性的高度重视。
上交所则在4月组织多家券商召开座谈会,探讨如何加强新股承销工作。会上几家券商负责人提到,将进一步规范投价报告撰写要求,审慎进行估值假设,估值结论要客观体现公司合理价值。
发行市盈率明显回落
除对投价报告的关注外,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深交所持续对承销商定价、网下机构报价从严监管。
4月,深交所针对创业板5家首发项目的承销商采取谈话提醒、出具监管工作函的措施,关注在发行业务操作中存在信息披露错误、实际承销过程与发行方案不一致、未及时完整提交相关文件等违规或不规范情形。针对创业板14家首发项目的承销商采取出具《问询函》的工作措施,问询发行定价论证过程及审慎合理性。
同月,深交所还针对前期网下投资者专项检查的6家网下投资者采取书面警示、口头警示的监管措施,关注其在注册制新股报价中存在内控制度制定及执行不完善、估值定价依据不充分、报价合规性不足等情形。
今年2、3月份,深交所对创业板多家首发项目的承销商进行问询,了解发行定价论证过程及审慎合理性。
经过集中破发潮后,目前注册制新股发行市盈率有所回落。数据显示,5月以来启动招股工作的13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1.36倍,相比年初有明显下滑。其中,1月~3月创业板IPO平均发行市盈率依次为78.35倍、37.42倍、47.43倍。
在科创板方面,5月以来启动招股工作的8家科创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73.76倍。1~3月科创板IPO平均发行市盈率依次为122.9倍、83.81倍、213.73倍。
从注册制新股上市表现来看,截至6月14日,5月至今共有18家注册制新股亮相,除转板上市的观典防务以外,其余新股上市首日均未破发。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负责发行的相关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市场各方应该要守土有责。发行人作为上市主体,不能竭泽而渔,只追求发行价格和募资规模的最大化,需要认识到上市只是起点,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注重维护二级市场关系。券商作为中介机构,需要平衡承销收入、募资规模、投资者收益等各方面因素,发挥专业估值定价能力。专业机构投资者作为询价主力军,需要更注重新股估值研究,发挥机构专业定价能力,内部同步优化并建立与时俱进的考核机制。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20家承销商IPO投价报告遭问询 占比逾七成2022-06-15
- 年内86家拟上市企业终止IPO 77家主动撤回占比近九成2022-06-14
- 人民网评燕之屋IPO:靠营销撑起的“业绩”2022-06-13
- 科凡家居IPO:经营性现金流是真实的吗?2022-06-13
- 晶品特装冲击科创板IPO:专注尖端装备 服务国防科技2022-06-13
- 紫燕食品人均创收畸高同行近两倍 供应商身份存疑被监管问询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