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同科技上会在即:营收、净利双降 多项核心专利存“无效”风险
来源:中宏网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综合整理 2021-03-18

摘要:在前期的上市委问询函及审核意见函中,力同科技的专利纠纷、核心技术来源均是重点问询问题。这张于公司上会前的一纸诉状,无疑又为力同科技的IPO之路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力同科技的专利纠纷由来已久,目前已有多项专利被申请无效,存在失效风险。另公司报告内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业绩上的压力亦不容小觑。


      IPO上会在即,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同科技”)又陷入诉讼之中。

  3月16日,博通集成作为原告的一则涉及重大诉讼的公告,令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正处于创业板IPO的力同科技上来。而根据深交所公告,后者将于3月18日上会。

   据披露,博通集成已收到上海市知识产权法院的《受理通知书》,这也意味着,力同科技作为被告的侵害专利权案件已获受理。

  在前期的上市委问询函及审核意见函中,力同科技的专利纠纷、核心技术来源均是重点问询问题。这张于公司上会前的一纸诉状,无疑又为力同科技的IPO之路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力同科技的专利纠纷由来已久,目前已有多项专利被申请无效,存在失效风险。另公司报告内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业绩上的压力亦不容小觑。

  近7成发明专利来自转让,多项专利被申请无效

  招股书显示,力同科技的主营业务为无线通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专网通信芯片及模块、专网通信终端、射频功放、系统设备及软件等,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公司在招股书中多处表示,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有行业领先的专网通信芯片设计能力。

8.png
9.png
10.png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而本网记者发现,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力同科技的技术储备相去甚远。与此同时,公司大量核心专利为“受让所得”,且存在“失效”风险。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力同科技及下属子公司共拥有专利51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本网记者发现,在这12项发明专利中,有8项专利为力同科技受让取得,仅4项为公司原始取得

  此外,在这4项原始取得的发明专利中,仅有1项于2017年申请,其余申请时间都为2013年及以前。

11.png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反观力同科技的同行可比公司,海能达截至2019年底的专利数为1264项,前述与公司“对簿公堂”的博通集成拥有的专利数量为96项,均远超力同科技现有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博通集成的主营业务为无线通讯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与销售,与力同科技在专网通信模块及芯片等领域处于竞争关系。两家公司的“纠纷”由来已久且涉及多项专利,对此力同科技也有相关披露。

  例如:力同科技公司子公司泉州力同的发明专利“ZL200710077178.6一种集成对讲模块及基于该模块的对讲系统”、“ZL201310105498.3一种混合对讲方法及系统”、“ZL201310105498.3一种混合对讲方法及系统”曾分别被博通集成于2020年7月、2020年11月、2021年2月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请求。

  其中,力同科技的“ZL200710077178.6”专利由此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查并宣告无效,其他两项专利仍处于审理过程中,尚未完结。

  值得注意的是,力同科技还与塘朗城、三河集纳商贸等之间的3项无效宣告请求案件正在审理中,加上博通集成提出的3项,已经有6项专利被申请“无效”。

12.png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司招股书,报告期内,上述6项涉案专利应用产品的相关销售收入占力同科技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84.77%、86.64%、88.76%及88.82%。如果涉案专利权被宣告无效,那么力同科技将不能禁止竞争对手在同类产品中运用该技术。这对本就业绩承压的力同科技而言,无疑将是“雪上加霜”。

  营收、净利双降,产品市占率或不足1%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4-2018年,国内专网通信市场规模分别为84亿元、101亿元、121亿元、166亿元、200亿元,2015-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20.2%、19.8%、37.2%、20.5%。力同科技所在的专网通信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与此同时,在国内专网通信终端市场占有率或不足1%的地位,亦令力同科技的竞争变得异常艰难。

  目前的专网通信终端领域,基本已经处于完全竞争的格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专网通信终端市场份额的87%被以摩托罗拉为首的6家公司垄断;国内,以摩托罗拉、海能达、欧宇航等为代表的企业占据了56%的市场份额,其余100多家企业瓜分不到50%的市场份额。

ff972f55a37f4ccf12443af31cb3ffd.png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本网记者发现,力同科技招股书中将海能达专网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业务的相关产品为可比产品。同时据海能达2018年报,海能达属于专网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业务的终端产品是其营业收入最主要收入来源,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29.11亿元。

  而据力同科技招股书援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8年,海能达在国内专网通信终端市场的市场份额为16%,在全球专网通信终端市场的市场份额为15%。

  若市场份额按企业营业收入占行业市场规模的比值计算,由此可以推算出,2018年,国内专网通信市场规模为181.94亿元,全球专网通信市场规模为194.07亿元。

  招股书显示,力同科技2018年专网通信终端的营业收入为1.61亿元。以此计算,公司在国内专网通信终端市场的市场份额或为0.88%,在全球专网通信终端市场的市场份额或为0.83%,均不足1%。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首发要求,力同科技需要在招股书中披露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上述可见,根据可考的市场销售总额及公司销售金额,力同科技可以清楚算出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但公司实际上却并未在招股书中对这一情况进行披露。

  在行业增速放缓及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挤压下,力同科技的营收和利润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招股书显示,2007-2020年上半年,力同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96亿元、3.39亿元、3.87亿元、1.60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1.08亿元、0.86亿元、0.92亿元、0.40亿元。

  产品销量下滑,依赖“降价促销”维持业绩

  这种情况下,力同科技甚至已经需要通过“降价”的方式实现促销,维持业绩。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力同科技专网通信芯片及模块的销量分别为2,863.29万件、2,769.63万件、1,938.57万件,2018-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3.27%、-30.01%。

  同期,公司另一主要产品专网通信终端的销量分别为203.57万台、172.73万台、313.4万台,2018-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15.15%、81.44%。

  也就是说,2018年,力同科技主要产品之一专网通信芯片及模块、专网通信终端的销量均出现下滑,而2019年,在专网通信芯片及模块销量下滑的同时,专网通信终端销量却出现“反转”,同比增长逾80%。

  2019年,其专网通信终端销量增长的背后,或是力同科技通过“打折”来提升销量。

15.png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力同科技专网通信终端产品的平均单价分别为96.63元/台、93.02元/台、66.14元/台,2018-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3.74%、-28.9%。

  这意味着,2019年,在力同科技专网通信终端销量上升的背后,其平均单价相较于2018年下降了近3成。

  尽管力同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成本,但依然无法改变经营逐渐恶化的趋势——一面是行业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萎缩,一面是多个竞对的专利“围剿”,力同科技的经营环境并不容乐观。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