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截至8月12日,311家公司在A股上市,同比增长68.11%,IPO募资合计2589.33亿元,同比增长1.11%。从中可以看出,IPO募资金额增幅远远小于公司家数增幅。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这一方面是注册制发审效率提升,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占比较高;另一方面则是新股发行市盈率走低,导致发行募资金额总量增幅下降。受访者普遍认为,在流动性整体充裕背景下,四季度新股发行节奏不会改变,依旧以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主。
今年以来,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同时,监管层严把IPO“入口关”,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12日,311家公司在A股上市,同比增长68.11%,IPO募资合计2589.33亿元,同比增长1.11%。从中可以看出,IPO募资金额增幅远远小于公司家数增幅。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这一方面是注册制发审效率提升,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占比较高;另一方面则是新股发行市盈率走低,导致发行募资金额总量增幅下降。受访者普遍认为,在流动性整体充裕背景下,四季度新股发行节奏不会改变,依旧以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主。
科创板创业板公司占比超七成
“新增IPO企业主要集中在科创板和创业板。”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个板块试点注册制以来,发行效率显著提升,但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大多为规模不大的科技创新企业,因此募资总额同比增长不大。
对于IPO募资金额增幅远低于IPO数量增幅,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注册制下的创业板和科创板约有超过六成的上市公司IPO实际募集资金低于预期,导致IPO募资金额涨幅相对较小。
从发行市盈率来看,Wind资讯数据显示,年内新股发行市盈率平均值约29倍,较2020年下降26.45%。从上市板块来看,年内311家上市新股中,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合计223家,占年内上市新股比例为71.7%,合计募资1580.23亿元,占年内新股IPO募资比例为61.03%。
163家公司终止IPO进程
为严把IPO“入口关”,今年以来,监管层采取多项举措,如对各板块首发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加强股东信披监管,明确穿透核查等要求;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督促其归位尽责,提高投行执业质量;完善科创属性评价体系,强化“硬科技”要求等。
记者据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网站信息梳理,截至8月12日,今年以来,163家企业IPO终止。其中,被动终止有15家,分别是证监会发审委会议未通过6家,沪深交易所上市委会议未通过8家,1家未在规定时限内回复,被深交所终止审核;主动撤回148家,包括沪深主板17家,科创板58家,创业板73家。
今年以来,中国证券业协会已发布4批共43家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名单。据记者梳理,截至8月12日,上述43家首发企业中,21家已经撤回IPO申请。
针对这一现象,汪惠青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审核尺度趋严,隐形标准提高”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多次表态,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在审核中要对信息披露质量严格把关。交易所要更加严格地履行审核、把关职责。其次,这反映出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依然存在问题。不少机构依然抱着侥幸心理“带病闯关”,并没有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
陈雳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这一方面表明注册制IPO常态化下,监管层非但没有降低监管要求,反而对信披提出更高要求,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IPO撤回企业数较多,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中介机构未尽到勤勉尽责的义务,部分资料不完善或者不合规的企业选择了主动撤单。
789家企业IPO排队中
在严把“入口关”方面,汪惠青表示,下一步监管重点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加大监管力度。通过构建投行业务质量管理体系,对保荐业务进行全流程监督管理;二是强化保荐机构的把关责任。通过设立问责制度,加大对问题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发现和查处力度;三是指导保荐机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从保荐机构内部建设角度进行规范,减少影响保荐质量的内在不利因素,引导保荐机构稳妥整改,规范发展。
“需要继续强化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的连带责任机制,对于玩忽职守、不履行义务,对投资者利益造成损失的行为,要予以重罚。”陈雳如是说。
记者据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网站信息梳理,截至8月12日,789家企业IPO正在排队,其中,沪深主板203家(15家已经通过发审会)、科创板169家、创业板417家。另外,57家公司已经通过拿到IPO批文或注册生效,但还未上市。
对于四季度新股发行市场,陈雳预计,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裕,不会出现刻意放缓或者加大发行力度,节奏不变,依然以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主,助力中小科创企业做优做强是中长期目标。
“近期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规范市场,释放出将全面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建设,让证券市场迎海晏河清的信号。”汪惠青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严监管趋势下,预计质量尚未达标的公司会放缓上市节奏,而新股发行定价过低的现象会得到缓解。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年内311家公司IPO增近七成 789家企业排队中2021-08-13
- 申报前夜狂分红 阳光乳业为上市“巧立名目”2021-08-13
- 明月镜片IPO:核心原料被外国“卡脖子” 克扣离职员工奖金2021-08-12
- 创业板IPO审核3过3! 全球赤藓糖醇行业龙头生产商顺利过会2021-08-12
- 唯科模塑IPO:家族控股且实控人放贷遭严厉问询2021-08-12
- 骏成电子:研发实力羸弱 募投项目或准备不足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