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扎堆体外诊断 科创板一天上市两家 4天股价涨幅超发行价5倍
来源:时代周报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综合整理 2021-05-25

摘要:上海出台29条政策措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重点支持创新药品、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生物医药装备和材料、新型服务外包等4大产业发展。

  5月21日,德勤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生物医药市场正面临转型,推动力来自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创新研究开发领域的探索。

  同一天,上海出台29条政策措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重点支持创新药品、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生物医药装备和材料、新型服务外包等4大产业发展。

  受此影响,上海本地医药股的交大昂立美迪西以及复星医药等,均有不错表现。

  此前5月17日登陆科创板的睿昂基因,股价连续创新高,5月21日收报120.01元,较发行价18.42元涨了515.52%。

  “睿昂基因自主研发的分子诊断试剂获得多个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这是公司获得高估值的一个基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北京中科纳泰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胡志远向时代财经表示。

  科创板一天迎两家体外诊断公司

  上市后,睿昂基因的股价不断创新高,20日最高到128.88元,相较其发行价涨幅超过5.2倍,与上市当日开盘价相比,也有35.66%的涨幅。

  时代财经记者致电睿昂基因,回复称,“这个属于正常波动。”

  睿昂基因是位于上海奉贤的一家专注体外诊断的生物医药公司,主要为血液病、实体瘤和传染病患者提供基因及抗原的精准检测。

  对于股价的上涨,三一创新投资管理合伙人尹正表示,“在体外诊断领域,分子诊断是一个成长性非常好的细分赛道,而且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是在快速拓展过程当中,所以大家对它快速的成长是有一个预期在里面,反应出来就是股价的提升。”

  与睿昂基因同日登陆科创板的还有另外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亚辉龙

  5月17日,亚辉龙上市第一天,股价涨至64元,上涨332.43%。5月21日,其股价收报66.69元。

  亚辉龙也是一家体外诊断产品提供商,主营是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为主的体外诊断仪器及配套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目前,亚辉龙具有磁微粒吖啶酯化学发光、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免疫荧光层析四大核心技术平台,以及核心原料制备技术。

  同一天,两家体外诊断公司挂牌科创板,实属罕见。

  不过细心观察,近期生物医药领域IPO上市紧锣密鼓,除了上述两家在17日上市之外,18日康拓医疗也正式登陆科创板,三天后的5月21日,奥精医疗又同样在科创板上市交易。

  资本扎堆

  体外诊断行业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灵敏度、特异性、检测通量等方面获得极大提高,致使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密切相关。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从2013年533亿美元上升至2019年约7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6%,已成为医疗市场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

  同时,全球新冠疫情大爆发也对中国及全球体外诊断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过去一年多来,在新冠病毒检测,以及体外诊断产品集采相关政策共同推动下,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资本投资力度也迅速放大。

  浩悦资本数据显示,2020年该领域私募融资事件从2019年的78起增长到2020年242起;从融资轮次分布来看,早期项目占据较大比例,这反映了在上述因素驱动下,投资人对于国内IVD(云端)企业的信心有所增强,同时市场需求的增长,也促使更多企业投身体外诊断行业。

  而且这种投资呈现产业连续投资的趋势。

  如在睿昂基因,IPO前公司股权结构中,包括浙江大健康(持股15%),伯慈投资(持股11.82%),睿泓投资(持股6.83%),欧芮科技(持股5.19%),力漾投资(持股4.8%),辰贺投资(3.88%)以及康士蕴达(3.52%)等10多家专业的VC、PE机构。

  其中,浙江大健康产业基金于2018完成对睿昂基因的数亿元投资。浙江大健康产业基金是迪安诊断于2017年使用自筹资金1.5亿元与通策医疗、创业软件和杭州灏赢共同发起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迪安诊断早在2015年就和高特佳投资共同发起和设立迪安-高特佳医疗产业基金。高特佳于2016年参与了睿昂基因B轮融资。

  同一天上市的亚辉龙,也同样获得了诸多资本的青睐。

  股权结构显示,亚辉龙的投资方包括睿耀投资、华德赛、红土医疗、礼瑞投资、海赢基金、深创投、国药投资、合鑫投资以及赛富动势、赛富璞鑫等专业基金。

  看好两大潜力赛道

  事实上,在我国体外诊断市场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被认为是未来IVD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两个细分赛道。

  “目前,国内肿瘤分子诊断的普及和应用正在快速渗透的过程当中,所以头部几家公司在营收上的表现都非常好。”尹正向时代财经表示。

  据尹正观察,免疫诊断原有市场占比较高,而免疫项目领域最成熟的应用之一就是化学发光平台。化学发光POCT兼顾了免疫荧光的准确性和自动化的优势,受到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

  据浩悦资本统计,2020年度免疫类POCT领域的私募融资事件几乎全部发生在POCT化学发光企业。

  相比之下,分子诊断的发展晚于免疫诊断,国内上游厂家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也相对薄弱,因此分子诊断领域原料的垄断现象更为严重。

  5月16日,迈瑞医疗发布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MR Global(HK)Limited及全资孙公司Mindray Medical Netherlands B.V。以现金形式收购芬兰的免疫原料供应商Hytest Invest Oy,收购总价预计约5.45亿欧元(约合42.6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迈瑞医疗将间接持有Hytest Invest Oy及其下属子公司100%的股权。

  此次迈瑞医疗收购体外诊断试剂原料供应商,主要就是为了向上游延伸,以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

  与原料市场相反的是,我国分子诊断应用领域的发展并不落后于国外市场。

  虽然分子诊断在国内也处在蹒跚起步阶段,但已从早期主要应用于传染性疾病检测,拓展到现在的肿瘤个体化诊疗、血液筛查、产前筛查、遗传性疾病筛查、药物代谢基因组学等领域,这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对国外实现弯道超车的IVD技术方向。

  “分子诊断,它的创新实际上还是要基于基础研究加临床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临床研究,基于一些比较大样本的临床队列研究,提供足够多的临床数据的支持,找到这个产品的临床应用价值,这才是创新产品最大的门槛。”胡志远向时代财经表示。

  5月21日,德勤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生物医药市场正面临转型,尤其在疫情暴发后转型更为迫切,推动力来自两个层面:一是创新科技的应用与赋能;二是创新研究开发领域的探索和突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创新逐渐与世界接轨,基于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和数字化技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双重助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生物医药市场前景看好。”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