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IPO井喷 监管力求“严进畅出”
来源:上海证券报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综合整理 2020-12-30

摘要:“经常是持续若干天加班到晚上12点以后,偶尔也会通宵。”任职于国内头部券商投行部的赵璇(化名)表示,自科创板推出,以及今年实施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企业申报IPO的热情高涨,国内各大券商投行部都异常忙碌。

  数据显示,今年初至12月28日A股IPO企业388家。其中,在科创板、创业板IPO的企业分别为141家、105家。“预计明年比今年更忙。”赵璇明显感觉到,伴随着制度改革的红利,她所在的券商投行部已经储备了很多明年要申报的IPO项目,为此人员扩招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而在企业申报IPO的热情高涨背后,企业除了关注到资本助力自身发展,也看到了上市成为同行之间竞争的手段。地方政府更是极力推动辖区内企业IPO,以此作为新的招商引资方式。

  改革带来IPO井喷

  企业申报科创板、创业板IPO的流程远快于其他板。沪深交易所大都是6个月审结,只要企业申请IPO通过就能注册,拿到批文办理上市发行,大概耗时一两个月。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报告介绍,今年以来,A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均大幅增长,全年筹资额将创2010年以来新高,预计今年A股将有395家公司IPO。其中,科创板今年超越主板,IPO数量和募资额均列A股各板第一位。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另一大亮点。此前多名投行人士介绍,为了帮助辅导企业完成创业板改革后的IPO申报平移,他们加班加点甚至不得不熬了几个通宵。

  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首批18家企业挂牌上市,蒙泰高新位列其中。蒙泰高新董事长郭清海坦言,国内包括公司在内的丙纶长丝企业,相比欧美企业还有较大差距。公司此次在创业板上市,正是希望助资本的力量发展壮大,从而能在未来达到国际水准。

  “科创板和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伟大变革。”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认为,不再以盈利为企业上市的硬性标准,让真正有全球产业地位、拥有硬科技、国产替代产业机会的企业上市获得流动性支持,正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意义所在。

  目前,企业申报科创板、创业板的流程远快于其他板。经过此前的IPO储备期,企业进入辅导期后大概半年时间就可以申报IPO。沪深交易所大都是6个月审结,只要企业申请IPO通过就能注册,拿到批文办理上市发行,大概耗时一两个月。

  地方政府“推波助澜”

  注册制为今年A股IPO大爆发提供基础,而企业会竞逐IPO,实则源于企业想借助资本发展、与同行竞争、地方政府鼓励等多种因素。

  除了企业层面,地方政府也在极力推动辖区内企业申报IPO。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镇萍此前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是非常优质的资源,若萍乡市的每个县区依据自身情况,都去控股或培育一家上市公司,肯定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

  今年7月31日,黄镇萍特意赶到深圳参加甘源食品的上市仪式。作为萍乡当地培育的首家上市公司,甘源食品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对于萍乡的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接下来,萍乡当地还有几家企业在积极筹备申报IPO。

  明冠新材董事长闫洪嘉表示,明冠新材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当地政府也是鼓励辖区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认为公司上市有助于提升当地名气。

  除了萍乡、宜春等中西部城市,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绍兴市也认为辖区内的上市公司多多益善。近日,在与记者谈及是否有上市公司引进或培育计划时,绍兴市越城区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郑华脱口而出:“有。”

  浙江省于2017年实施“凤凰计划”,以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为核心。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分别新增境内上市公司87家、16家、25家和43家。企业IPO为浙江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绍兴市滨海新区正在发展的“万亩千亿”产业,涉及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郑华介绍,从产业层面来讲,集成电路的“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建设,将会产生众多企业申报IPO。目前,辖区已有多家企业筹备申报IPO,特别是集成电路产业有一系列企业在做IPO准备工作。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郑华表示,对于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而言,其较长的发展周期需要有资本不断地投入。企业通过上市募集更多资本,以此推动产业持续更新和发展,不管是在企业发展的前期还是中后期都很有必要。

  有些企业“死于消化不良”

  面对当下企业竞逐IPO,业内也在思考一家公司是否有能力或适合IPO。量力而行,达到上市标准再申报,成为各方给出的中肯建议。

  张维举例此前投资的失败案例。在2009年,基石资本投资了许昌恒源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许昌恒源”),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时尚发制品企业。该公司位于河南许昌这一中国最大的发制品基地,一度与行业领跑者瑞贝卡并驾齐驱。

  但是在2011年、2014年两度冲击IPO未果后,许昌恒源又因扩张过快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公司从2014年下半年陷入严重的经营危机和债务危机,2015年巨额亏损。这令许昌恒源一度处于破产重整状态,包括基石资本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踩雷。

  许昌恒源的董事长告诉张维,在接触多家投资机构之前,许昌恒源的日子过得挺好。众多机构投资许昌恒源后,公司管理层被资本推着大干快上,最后“步子迈大了劈叉,把自己给劈死了”。

  “其实有些企业不是死于饥饿,而是死于消化不良。”张维总结道,“当时融资太容易了,即使公司第一次上会被否,仍然被很多投资机构追捧,PE给了太多钱,导致企业盲目扩张却无法自我消化,属于被钱烧死的典型。”

  量力而行,达到上市标准再申报,成为各方给出的中肯建议。

  赵璇也提醒,如果企业只是现在刚好符合了上市条件,或是为了上市“冲一把”,但是长期经营可能存在问题,或者上市后业绩大变脸,那么市场上的投资者会用脚投票。

  监管力求“严进畅出”

  2020年A股IPO大爆发之下,各方依旧感受到严监管。严把“入口关”的同时,监管也在逐步畅通“出口关”。

  从最先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来看,2020年已有精英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嘉生物”)两家公司的上市申请被科创板上市委否决。

  以兴嘉生物为例,科创板上市委12月25日质疑其科创属性,并要求公司说明:公司所持发明专利与核心技术、主营业务收入的相关性,结合公司在审核期间将部分工资支出由研发投入改列为管理费用的情况,对研发投入的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合理等。

  将视角转向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创业板。11月11日,创业板上市委审议决定,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网进科技”)的IPO申请被否,主要是公司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网进科技成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首家申报IPO被否企业。

  近日,上交所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与会代表建议:“在深化改革方面,以落实全面注册制改革为引领,形成从入口端到上市端至常态化退市端的系统性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深交所副总经理李鸣钟也于近日表示:“严把发行上市审核关,以信息披露监管为核心,持续优化相关审核标准及流程,提高审核问询质量和针对性,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严把“入口关”的同时,监管也在逐步畅通“出口关”。12月23日,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姜小勇在上海证券报社主办的“2020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必然要求畅通入口和出口两道关,才能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

  赵璇认为,未来,监管对于A股的制度完善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可以不断地让新的优秀企业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而表现不佳的上市公司将被市场淘汰退市。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